古文

    古文 :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强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于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于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于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

为您推荐

《古文词学史》

《古文词学史》 : 王念中,湖北黄冈人,贡生,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有年。生平不详。由武昌益善书局于1933年11月出版。“耆古斋丛书”之五,约10万字。是书付梓得到湖北黄冈人朱怀冰的资助。书前有“自叙”..

古文选本

古文选本 : 中国古文选本出现较早,唐代柳宗元《柳河东集》有《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一文,可知柳宗直的《西汉文类》选录《汉书》文章,编为40卷,这应该是最早出现的古文选本。古文选本自南宋开始大量出现,吕..

《国朝古文雅正所见集》

《国朝古文雅正所见集》 : 林有席评选。林有席(1713~1804),字儒珍,号平园,江西分宜人。《国朝古文雅正所见集》全书共16卷,选录文章408篇,有圈点,文后有总评。书前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王鼎序,主张程、朱理学家“..

《古文约选》

《古文雅正》

《古文雅正》 : 蔡世远编。蔡世远(1682~1733),字闻之,号梁村,别号梁山先生,福建漳浦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二希堂文集》。此书14卷,选录汉至元古文236篇,每篇后有总批,评事理、文章..

《续古文观止》

《续古文观止》 : 王文濡编。《续古文观止》编印于1924年。王文濡自序有云:“《古文观止》一书,为吴子楚材所辑,风行数百年。后生小子口沫手胝,岂止万本万遍云尔哉!时代所限,迄明而止,承学之士辄引为憾。”..

《续古文辞类纂》

《续古文辞类纂》 :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清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工于诗、古文,并治经考史,著有《虚受堂诗文集》等。王先谦古文,师法湘乡曾国藩,推崇桐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