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古文辞类纂》

    《续古文辞类纂》 :

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号葵园。湖南长沙人。清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工于诗、古文,并治经考史,著有《虚受堂诗文集》等。王先谦古文,师法湘乡曾国藩,推崇桐城义法。他认为姚鼐《古文辞类纂》“可为后学者开示准的”,但清代只收方苞、刘大櫆,而乾隆至咸丰间名家辈出。所以他仿姚书体例,续选清乾隆至咸丰间诸家各类文辞,以补姚书不足。收姚范以下至吴敏树39家,文455篇,编为34卷,定名《续古文辞类纂》,光绪八年(1882)成书,由王氏虚受堂刊行。此书分类一依姚书,所补以序跋、碑志、杂记、书说类之书及论辨类为多,奏议、诏令、辞赋及书说类则未补采。此书刊行后,因于姚书有所增续,又略早于黎编,在当时有一定影响。王闿运说,王先谦续编《皇清经解》,“纵未能抗行芸台(阮元),续编《古文辞类纂》差足以肩惜抱(姚鼐)”。书中补录了一些有价值的篇章。所附点评文字,亦时有可观。

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同治元年(1862)应诏上书论时政,以廪贡生得授知县。历任驻英、法、德、西班牙四国参赞,出使日本大臣,川东兵备道等职。为文长于叙事,宗法桐城派,著有《拙尊园丛稿》等。黎选《续古文辞类纂》,成书于光绪十五年,共28卷,分上、中、下3编,收文449篇。编者认为“桐城宗派之说,流俗相沿已逾百岁,其敝至于浅弱不振,为有识者所讥”。而至“湘乡曾文正公(曾国藩)出,扩姚氏而大之,并功德言为一途,挈揽长”“轹归(有光)掩方(苞),跨越百氏,将遂席两汉而还之三代”。所以此编实是承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精神,将姚书予以扩增,重点不在续,而在扩,实为“广古文辞类纂”。姚书自《战国策》始,不及六经;黎书乃补经、子为上编,分11类,又据《经史百家杂钞》之目,补列《叙记》《典志》两类。姚书不录史传;黎书乃补史为中编,采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章,共分9类。下编选清文,但亦限于“方(苞)姚(鼐)前后”,分类同上编。可见此书主要在拓展选文领域,改善纂编体例等方面,匡补姚书之不足。

又有《新古文辞类纂》,编者为近人蒋瑞藻(1891~1929),浙江诸暨人。曾任职中华书局。辑著较多,有《小说考证》《小说枝谈》等。《新古文辞类纂》成书于民国初年,编者在自序中说,姚鼐《古文辞类纂》出后,黎氏、王氏续书托以不朽。自鸦片战争以来,新学盛行,六经、三传束之高阁,文风日趋鄙俚,因仿姚氏古文体例,辑录中国晚清民初的作家薛福成以下至蒋尊簋,共90家文,定名《新古文辞类纂》。1922年中华书局石印稿本,共24册,收文1015篇,分11类,合60卷。所收作家多数是编者同时人,或系师友。文风求其古朴,兼及实用,在“存当世之文献”方面,有一定价值。

为您推荐

《崇古文诀》

《崇古文诀》 : 南宋楼昉选编。楼昉,生卒年不详,字旸叔,号迂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少从吕祖谦学,光宗绍熙四年(1193)中举。历任镇江通判,知兴化军。是书收录秦汉至宋代文章30余体200余篇,逐篇评点阐释,以..

《古文辞同义》

《古文辞同义》 : 王葆心撰。王葆心(1868~1944),湖北罗田人,字季芗,号晦堂。曾入经古书院、两湖书院学习,向著名文学家邓绎等问学。清末辗转任教于湖北多所书院,民国后曾任湖南省官书报局总纂、京师图书馆总..

《新刊诸儒批点古文集成》

《新刊诸儒批点古文集成》 : 宋代王霆震编选。是书原分前后二集,今唯存前集78卷,以天干为纪,凡甲集6卷、乙集8卷、丙集7卷、丁集9卷、戊集8卷、己集8卷、庚集8卷、辛集7卷、壬集8卷、癸集9卷。所录自春..

续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