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选本

    古文选本 :

中国古文选本出现较早,唐代柳宗元《柳河东集》有《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一文,可知柳宗直的《西汉文类》选录《汉书》文章,编为40卷,这应该是最早出现的古文选本。

古文选本自南宋开始大量出现,吕祖谦《古文关键》、真德秀《文章正宗》、谢枋得《文章轨范》、楼昉《崇古文诀》等都是出现于南宋时期的著名古文选本。南宋的古文选本确立了古文评选的基本模式,对后世的古文选本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古文评点活动极为盛行,古文选本数量众多。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科举是读书人的必由之路,明清两代古文选本的编选目的一方面要提高读书人的古文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了提高八股文水平。古文选本多以崇奉理学、发挥教化作用为编选宗旨。古文选家认为,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文章寄寓了儒家之道,对其讲求学习,可加深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古文选家大多具有教师身份,他们所编选的古文选本着眼于古文的教学与学习,具有便于初学的特点。古文选家往往在选本的序言、凡例中表达他们为初学者提供教材的目的。

评点是古文选本的重要内容。古文选本评点通常由评语和评点符号组成。“评语”也称为“批语”,置于页眉之上的称为“眉评”或“眉批”,置于行间的称为“夹评”或“夹批”,置于一篇文章之后的则称为“总评”或“总批”。评点符号是评点者在文本上的批抹圈点,形态较为多样。评语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对文章历史背景与思想内容的阐释;其次是对于文章创作经验的总结;再次是对文章的鉴赏品评。

选本是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式之一。古文选本的编选和评点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批评意义。古文选本的序言、凡例是选家文学思想与文论主张的重要体现。

为您推荐

明刻两大戏曲选本

明刻两大戏曲选本:《六十种曲》和《元曲选》的并称。《六十种曲》又名《汲古阁六十种曲》,为明代着名藏书家、刻书家毛晋(1599-1659)所编的一部南戏、传奇总集。共编录60个剧本,120卷,比较优秀或着名的明代作家作品基本收..

十种青年应读的诗词选本

十种青年应读的诗词选本:周振甫编。载于《中国图书评论》1990年第3期。周氏应刊物编辑之邀,在“名家推荐”栏目,向青年读者推荐了十种书,即:《诗经选》(余冠英)、《楚辞选》(马茂元)、《乐府诗选》(余冠英)、《汉魏六朝诗..

《历代名帖自学选本》

《历代名帖自学选本》: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年4月开始陆续出版。已出版37种。从历代篆、隶、正、行、草书中,遴选出着名而又宜作入门范本者。其中有《汉曹金碑》、《唐集王圣教序记》、《唐颜真卿麻姑..

古文选本

《国朝古文雅正所见集》

《国朝古文雅正所见集》 : 林有席评选。林有席(1713~1804),字儒珍,号平园,江西分宜人。《国朝古文雅正所见集》全书共16卷,选录文章408篇,有圈点,文后有总评。书前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王鼎序,主张程、朱理学家“..

《古文约选》

《古文约选》 : 方苞编纂。方苞(1668~1749),字灵皋,亦字凤九,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古文家,桐城派创始人。《古文约选》编成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目的是给在国子监就读的八旗子弟提供学习古文的范本。此..

《古文雅正》

《古文雅正》 : 蔡世远编。蔡世远(1682~1733),字闻之,号梁村,别号梁山先生,福建漳浦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二希堂文集》。此书14卷,选录汉至元古文236篇,每篇后有总批,评事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