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学

    畲族文学 : 畲族约有37万人左右(1982),主要聚居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和安徽5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地区,其中福建最多,约占一半以上。有本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无文字,通用汉文。畲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其中以山歌、神话和传说最有特色。畲族人民喜爱山歌,尤其喜欢盘歌(又称对唱或盘诗)。由于这种歌唱习俗,在畲族民间产生了许多长篇的史诗、叙事诗、说唱文学和民歌。史诗的主要作品有《盘古歌》(或名《盘瓠王歌》、《高皇歌》、《祖公歌》)和《麟豹王歌》。这两部史诗都是记述畲族祖公龙麟因征战立功而获配高辛皇帝三公主为妻的故事。关于盘瓠的神话传说,在畲族民间广为流传,它和《盘古歌》一样,被人们认为是关于族源的传说故事。有关这类故事和历史文献,与瑶族《过山榜》中有关记载以及瑶族民间流传的《盘瓠》神话的情节十分相似,它保留了古代畲民对图腾崇拜的遗迹,在民族学的研究上有重要价值。说唱文学的主要内容是由畲族民间歌手根据汉族章回小说或话本改编的《西游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在改编说唱中,歌手们根据畲族人民的生活特点、心理素质重加改造。根据本民族流传的英雄人物编写的小说歌,有《钟良弼》、《钟景祺》、《蓝佃王》等篇。杂歌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十条起(即以一至十的数字,或借用十二个月、十二时辰、二十四时令等数序编唱而成)、散条(四行一节的歌为一条,每首歌一条或二、三条)和长连(叙事杂歌)。畲族民歌语言明快,音韵和谐,不用典故,也不用夸张和粉饰,叙事、咏物、抒情朴实真切。除韵文作品外,还有神话、传说、故事等。其中叙述畲族祖先开基创业的有《畲族祖先的传说》、《高辛和龙王》;颂扬英雄为民除害的有《天眼重开》;表现畲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有《卖炭》、《石牛》等。

为您推荐

《畲族风俗志》

《畲族风俗志》:施联米编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版。12.6万字。“民俗文库”之八。从民俗学、民族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畲族的民俗风貌:壮丽富饶的畲乡、勤劳勇敢的民族;生产交通贸易;淳朴的物质生活;社会组织与家庭..

畲族小说歌

畲族小说歌:畲族叙事歌的一类。用本民族题材创作的小说歌有《钟良别》、《钟景祺》、《蓝佃王》等。《钟良别》系歌手钟廷吉作,叙述福建福鼎童生钟良别去福宁府考秀才,主考官辱骂他是禽兽子孙,将他赶走。他不服,就变卖家产..

畲族文学

畲族文学 : 畲族约有37万人左右(1982),主要聚居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和安徽5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地区,其中福建最多,约占一半以上。有本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无文字,通用汉文。畲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

上海"孤岛"文学

撒拉族文学

撒拉族文学 :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约有 96000人(1982)。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无文字。撒拉族人民在约 7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民间小戏等多种富有..

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

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 : 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老庄思想的广泛流行和外来思想的影响,使儒家思想"独尊"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文学也挣脱了经学的桎梏,获得可喜的成..

三国两晋文学

三国两晋文学 : 从东汉末的献帝建安年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经过西晋短暂的统一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南北重新分裂,东晋偏安江左,直到刘裕代晋建宋为止,共200多年时间,被称为三国两晋时期。   东汉末年的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