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闻见录》

    《邵氏闻见录》 : 笔记集。又名《邵氏闻见前录》。宋代邵伯温(1056~1134)撰。伯温,字子文,洛阳(今属河南)人。少时与司马光等交游,以学行著称。官至提点成都路刑狱、利州路转运副使。《邵氏闻见后录》,伯温之子邵少博(?~1158)撰。少博,字公济。绍兴八年(1138)赐同进士出身。绍兴九年除秘书监校书郎,不久知果州。
  《邵氏闻见录》20卷,前16卷记宋太祖以来故事,其中杂及北宋著名文人王禹偁、柳开、穆修、尹洙、欧阳修、苏洵、王安石等,有助于了解北宋古文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邵氏闻见后录》30卷,内容比《邵氏闻见录》琐杂,但关于诗文的评论比《邵氏闻见录》丰富。其中卷十四至卷二十七,比较集中地记述宋代著名文人轶事,以苏轼为详,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辙等次之。书中所记轶事往往得之亲闻,比较可靠。其谈诗,上起楚辞、乐府,中有唐之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下及北宋各大家,其中不乏卓见。如认为杜甫诗"所以独立千载之上",不在于字字句句"有所本",其功夫在诗之外。其论文,涉及司马迁、曹植、王勃、韩愈、柳宗元、樊宗师、李商隐及北宋欧、王、曾、苏诸大家与李格非。书中认为韩文"自经中来",柳文"自史中来",欧文"和气多英气少",苏(轼)文"英气多和气少",亦可备一说。《后录》中保存了不少文学史资料。
  二书有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又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为您推荐

《山海经》

《山海经》 : 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山海经》全书 18篇,31000多字。五藏山经 5篇、海外经 4篇、海内..

《尚书》

《尚书》 : 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 : 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 (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州。神龙三年(707..

邵荃麟(1906~1971)

《山歌》

《山歌》 : 明代民歌专集。又名《童痴二弄》,冯梦龙编纂。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明末文学家、民间文艺编纂家。他的诗文、小说、戏曲都有一定成就。但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对通俗文学、民间文学的搜集、整..

上海"孤岛"文学

上海"孤岛"文学 : 出现在抗日战争前期上海这个特定地区特定阶段的文学运动。   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撤离上海,上海沦陷,但在这片沦陷区中间,还有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公共租界和属于法国势力范围的法租界未..

邵亨贞(1309~1401)

邵亨贞(1309~1401) : 元代文学家。字復孺,号清溪。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曾任松江训导。邵亨贞生当元、明之际,入明后生活近30年。终于儒官,足迹不出乡里。著有《野处集》4卷、《蚁术诗选》1卷、《蚁术词选》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