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文学

    撒拉族文学 :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约有 96000人(1982)。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无文字。撒拉族人民在约 7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自己的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民间小戏等多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口头文学。就其风格而言,既有本民族传统,又受汉族、回族、藏族文学较深的影响。神话《阿腾其根·麻斯睦》,以青年猎手麻斯睦和下凡仙女古尼阿娜(太阳的女儿)的一段奇巧姻缘为主线,描写了他们与九头妖魔莽斯罕尔惊心动魄的斗争。歌颂了青年猎手不避艰险,为民除害的高尚品质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此类作品还有《罗生布遇仙记》等。
  民间传说主要有《骆驼泉》、《格塞日和阿依阿娜》等。《骆驼泉》是撒拉族的族源传说,《格塞日和阿依阿娜》是以藏族英雄格萨尔故事为素材撒拉化了的英雄人物传说。
  撒拉族民间故事中童话有《巴斯》、《牧童、兔子和狼》、《巴哈阿吾》等;生活故事有《阿姑尕拉姬》、《尕拉阿吾》、《阿娜云红姬》、《皇帝夺妻》等,此外还有不少诙谐幽默、寓庄于谐的寓言、笑话。
  《对依委纳》(骆驼戏)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一出撒拉族民间小戏,一般在婚礼喜庆时演出。剧中人阿訇手牵着二人扮演的骆驼上场,与一蒙古人一问一答,讲述撒拉族从中亚迁徙到循化定居的全部过程。撒拉人非常珍视这出戏。
  民歌有"花儿"、"玉尔"(即"撒拉曲儿"以及伐木、打墙、拔草时唱的各种劳动号子。撒拉"花儿"属河湟"花儿"一类,用汉语演唱。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令",如《孟达令》、《哎西干散令》等,其中衬词、衬句多用撒拉语,别具一格。
  撒拉族在举行婚礼时,新娘诵哭婚词《撒赫稀》等。民间艺人念颂祝祷词《乌热亥苏》。由于和周围各民族密切交往,回族的许多民间文学作品如《莫奈何》、马五哥与尕豆妹、《方四娘》,汉族的《孟姜女》、《蓝桥相会》等也在撒拉族中广泛流传。

为您推荐

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

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 : 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老庄思想的广泛流行和外来思想的影响,使儒家思想"独尊"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文学也挣脱了经学的桎梏,获得可喜的成..

三国两晋文学

三国两晋文学 : 从东汉末的献帝建安年间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经过西晋短暂的统一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南北重新分裂,东晋偏安江左,直到刘裕代晋建宋为止,共200多年时间,被称为三国两晋时期。   东汉末年的黄巾..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 : 现代文学期刊。月刊。中国作家协会机关刊物之一。《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出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刊最早、影响最大、以发表创作为主的全国性文学刊物。   《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

人的文学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 : 指清代前期即从 17世纪 4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约200年间的封建社会阶段的文学批评。   与前代相比,清代文学批评总的特点表现为理论上的全面性、系统性、多样性,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学批评..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 :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鸦片战争(1840)以前告终。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近代文学阶..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 : 秦代和两汉文学,由于秦代历时短促,文学成就不高,因而主要是两汉文学的成就。从文学样式看,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文学史上有较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