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诗歌

    南朝诗歌 : 南北朝时期,主要作家多在南方。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文学,特别是诗歌,远比北方繁荣。南朝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反映的社会现实比较狭窄,然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则有重要的进展,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南朝诗歌的发展约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是第一阶段;齐及梁初为第二阶段;梁中叶到陈末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即刘宋时期诗歌刚从东晋以来的玄言诗中解脱,"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个变化开始于东晋晚期的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而完成于谢灵运。当时的代表作家是历来所称的"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这三个作家的诗风很不一样,但对整个南朝以至后代诗歌都留下了不小的影响。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大师,他出身世家大族,但在仕途上不很得志,便寄情山水,经常到一些风景秀美的地区游览,也善于观察自然界的景色,形诸笔端。他的诗歌从古代诗赋中吸取营养,善于锻炼华丽的辞藻,富有色泽和光彩,模山范水,创造出许多写景名句,以精工见长。其缺点是玄言诗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摆脱,有时又因为过于注重结撰名句,而忽略了通篇的完整。颜延之的成就远不能与谢灵运、鲍照相比。他擅长的是庙堂应制之作,最喜使用典故,且讲究对仗。虽然凝重典雅,终不免"雕绘满眼"之弊,但他这种诗风在当时颇受上层统治者的欣赏,后来许多文人诗"竞须新事",多少和他有一定的关系。鲍照的年辈比颜、谢要晚些,出身也较寒微。他"贵尚巧似",一部分写景诗接近于谢灵运,但有时流于险仄,不如谢诗自然。他主要的成就在乐府诗和拟古诗方面,这些诗大抵都以古朴和活泼见长,能正视社会现实,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所反映。特别是七言诗和杂言诗的创作,到了鲍照笔下才更臻于成熟。他的诗风受汉魏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深,其贡献大大超过了颜、谢。除了这三个诗人以外,象谢惠连、谢庄、汤惠休、鲍令晖等都写过一些优秀的作品。另外,成名于宋末而活到梁代的江淹的大多数诗篇,也是在刘宋时期创作的,其诗受《楚辞》、阮籍和鲍照的影响较深,诗风也与刘宋作家相近。
  第二阶段即南齐和梁代的诗歌,以谢朓、沈约等号为"永明体"的作家为代表。"永明体`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声律。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提出了"平上去入"四声之分,沈约把它运用到诗文的格律方面,倡为"四声八病"之论。这种声律说的提出,为唐代律诗的格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永明体"的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朓、沈约和王融三人。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在理论上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创作实际成就不如谢朓。谢朓的诗风上承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谢灵运、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艰涩之弊。钟嵘《诗品》说他的诗"末篇多踬",其实不尽然。宋代严羽说他"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则近乎事实。唐代诗人如李白,平生就最推崇谢朓。他是齐、梁、陈三代最优秀的诗人,齐、梁以后诗人中较有成就的,差不多都接受了他的影响。王融的诗风也近于沈、谢,但名篇较少。除了以上 3人外,范云、丘迟等人也有不少好诗,诗风亦近于沈、谢。到梁代才成名的何逊、吴均、柳恽和刘孝绰等人也都各自成家。何逊的诗风与谢朓最近。吴均较有古气,受鲍照影响较大。梁武帝萧衍和"永明体"作者同时,他也写过一些清丽可读的诗,但他不赞成"四声八病"之说。
  第三阶段即梁中叶到陈代,诗风和"永明体"又有所不同。这个时期出现了以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为代表的"宫体诗"。以徐摛、徐陵和庾肩吾、庾信(早期)为代表的"徐庾体",基本格调也与之类似。"宫体诗"的内容多写宫廷生活,特别是贵族们的娱乐情状,其中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从艺术风格上讲,也比较柔靡,而且往往搬弄典故,追求形式,因此历来论者多持否定态度。不过,有些宫体诗,是学习当时南方流行的"吴声歌"、"西曲歌"而作,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歌情调。另外,它们继承了永明体诗注意声律的传统,在形式上更接近于律体。那些写作宫体诗的作家,像萧纲、萧绎、庾肩吾、徐陵、张正见、江总等,同时也都写过一些艺术性较高而思想内容也比较健康的作品。此外像梁代的王籍、陈代的阴铿等诗人,则以写景见长。王籍的诗主要学谢灵运;阴铿和何逊历来被人合称"阴何",就?芴宥裕躏某删筒患昂窝贰?
  梁后期和陈,由于北方文学兴起,再加上庾信、王褒、颜之推等人的迁入北方,使北朝诗歌繁荣起来。而南朝的诗歌,则渐渐趋向衰落。所以到了隋代,较有成就的诗人大抵是北方人。

为您推荐

陶弘景(456—536)南朝

陶弘景(456—536)南朝: 齐梁道教学者,医学家。宇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出身士族。幼好学,九岁遍读儒家经典,十七岁以才学闻名。在齐任诸王侍读、奉朝请等职。齐永明十年(492),退隐茅山修道,自号华阳隐居。开设道馆,招聚徒..

陆修静(406—477)南朝

陆修静(406—477)南朝: 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属浙江)人。出身土族,笃好文籍,旁究象纬,通辟谷之术,乃弃家修道。宋文帝元嘉末(453)被请入宫讲经说法,后南游至庐山建观。宋明帝即位,召迎之建康。居北郊天印山崇虚馆著述讲授。..

南朝会要➀

南朝会要:政书。稿本名《宋齐梁陈会要》,不分卷。清*朱铭盘撰。取材于南朝诸正史及《隋书》等,分帝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方域、蕃夷19门(《..

南朝经学➀

南朝官修书目➀

南朝官修书目:指《晋元帝书目》、《晋义熙四年秘阁四部书目录》、《宋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梁天监四年文德殿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梁天监六年四部..

南朝“元嘉体”(诗歌)

南朝“元嘉体”:南朝宋文帝元嘉(424~458)年间出现的山水诗派。主要诗人有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等。钟嵘《诗品》说:“谢客(即谢灵运)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元嘉体发扬了陶渊明开创的田..

南朝“永明体”(诗歌)

南朝“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形成的诗体。主要诗人有沈约(441—513)、谢脁、王融、萧衍(464—549)、萧琛(478—529)、范云(451—503)、任昉(460—508)、陆倕(470—526),并称“竞陵八友”。他们依照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