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诗话体的话本。一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作者不详。演述唐僧玄奘取经故事,即后世《西游记》的雏形。书中穿插诗赞,作为话本中人物的代言,所以称为"诗话"。全书分3卷17段。中心人物是猴行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帮助唐三藏法师去西天取经,途经36国,有树人国、鬼子国、女人国、沉香国等,历遇险难多次。情节比较简单。取经僧徒共有7人,还没有出现猪八戒、沙僧的形象;唐太宗入冥、江流儿认母、魏徵梦斩泾河龙等故事也还没有吸收进去,可见是早期的话本。研究古代汉语的学者从语言现象认为可能是北宋的作品,甚至还可以上推到晚唐五代。此书的形式与敦煌变文比较接近,大多数分段标题下都有一个"处"字,象是与变相图相配合的痕迹。后来相继出现的《西游记平话》(《永乐大典》引有残文)和章回小说《西游记》,即是在此书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成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卷未记明"中瓦子张家印",似为南宋临安刻本。原书在日本,已有残缺。通行的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为您推荐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 不知作者姓名。共17个章节,每节标明题目次序,为小说最早的分回形式。书以“诗话”命名,因每节之后必以诗作结之故。其内容虽有“花果山紫云洞8万4千铜头铁额猕猴王”,虽有..

出三藏记集

出三藏记集: 亦称《祐录》。佛教经录。南朝梁僧祐著,共十五卷。“出”意翻译,“三藏”指佛教的经、律、论,“记”即记载东汉到梁所译三藏的目录、序记和译经人传记等。书前有总序,后分四类,包括《撰缘记》一卷,记佛教三藏和..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长篇小说。明朱鼎臣编缉。十卷六十七回。鼎臣字冲怀,广州(今属广东)人。曾从事通俗文学编辑工作。除本书外,还编有《全像观音出身南游记传》、《新刻音释旁训评林演义三国志传》、《鼎镌徽池雅调南..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➀

出三藏记集➀

出三藏记集:佛教经录。15卷。简称《祐录》《僧祐录》《三藏记》。南朝梁僧祐着。“出”即翻译,“三藏”即经、律、论,“记集”即记载东汉至梁所译经、律、论的目录、序记以及译经人的传记等。为现存最早佛教簿录体解题性..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平话。宋末元初佚名撰。三卷。书叙唐玄奘取经故事。情节与后世所传不尽相同,但为《西游记》之蓝本。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有猴行者的加入,虽尚是“白衣秀士”,已自称“花果山紫云洞铜头铁额猕猴王..

玄奘取经

玄奘取经:公元629年,唐朝着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启程,历尽艰险,长途跋涉到天竺(今印度)研究佛经。他在当时天竺的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从戒贤住持学习佛经。645年回到长安,主持翻译佛经,先后译出佛经75部1300多卷。这些译本对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