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辞赋

    南朝辞赋 : 指宋、齐、梁、陈四代的辞赋。从建安时期开始,辞赋的风气有所转变,铺陈都邑之盛、功业之美的大赋逐渐被抒情、咏物的小赋所取代。西晋有许多作家写作辞赋,但渡江以后曾一度趋于沉寂,到南朝又重新兴盛起来。当时的辞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和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抒情小赋,在体格和技巧方面有所创新。一些传诵的名篇大多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则基本沿袭汉代的大赋,以"体物"为主,偏重于铺张和夸饰。这类作品虽然较少传诵之作,但个别作品中的片段和字句,也曾对后来的作家产生过影响。
  南朝辞赋的发展与其他文学样式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刘宋初年,颜延之的《赭白马赋》和他的诗一样用典繁密。谢灵运的赋作中的长篇巨制有《山居赋》、《撰征赋》。《山居赋》写谢氏的始宁别业,但铺陈过多,见学而不见才,远不如他的山水诗精采动人。另外几篇如《罗浮山赋》、《岭表赋》、《长溪赋》等模山范水的作品,从现存的残篇来看,文笔比《山居赋》流丽。稍后有谢惠连和谢庄,所存辞赋几乎全是咏物之作。谢惠连的《雪赋》和谢庄的《月赋》,隽永清新,素为后世所称道。在这一时期,鲍照的辞赋成就最高。《芜城赋》写兵燹以后的广陵,通过劫前劫后的对比,以奇峭雄健之笔抒发了人事沧桑的感慨。《舞鹤赋》、《野鹅赋》、《尺蠖赋》诸作,也都寄托深远。
  齐代的作品比较少。谢朓的赋不能与其诗相称,仅有《临楚江赋》还比较遒劲。张融的《海赋》,有一些写景片段较有情采,但在总体上较木华《海赋》逊色。
  梁代是南朝辞赋的全盛时期,作家和作品的数量都超过前代。当时的宫体诗人写作辞赋,诗、赋的题材、风格都无二致,绮语闲情,轻艳流荡。简文帝萧纲今存赋作23篇,在南朝作家中仅次于江淹。其《晚春》、《对烛》、《采莲》、《鸳鸯》诸题,又同时见于元帝萧绎或庾信早年的作品中,可见当时文人时有同作。这些作品篇幅短小,多用五、七言句夹杂四、六言句,类似于诗、赋的混合。这种体格,谢庄的《山夜忧吟》、《怀园引》已开其端,但此时应用得更为广泛,这在文体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梁代成就最大的辞赋作家是江淹。他的作品现存40篇左右,题材比其他作家广阔,像《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横吹赋》,都是南朝赋作中很少见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危苦之辞,和上述宫体诗人的赋恰成对照。最著名的作品是《恨赋》和《别赋》,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堪称连璧。沈约也是梁代有名的辞赋作家。他的《愍涂》、《悯国》等篇,其风韵颇近于江淹;《丽人赋》一篇,许梿评为"曼声柔调,顾盼有情,自有六朝之隽"(《六朝文絜》),内容形式都属于轻绮一派。
  陈代仅存赋作20余篇,以徐陵的《鸳鸯赋》较为著名。
  南朝辞赋的主要倾向仍然是崇尚华靡,内容深刻而艺术上有所创新的不多。萧统《文选》选录作品详近略远,但刘宋以后的赋仅录7篇,当出于这个原因。

为您推荐

陶弘景(456—536)南朝

陶弘景(456—536)南朝: 齐梁道教学者,医学家。宇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出身士族。幼好学,九岁遍读儒家经典,十七岁以才学闻名。在齐任诸王侍读、奉朝请等职。齐永明十年(492),退隐茅山修道,自号华阳隐居。开设道馆,招聚徒..

陆修静(406—477)南朝

陆修静(406—477)南朝: 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属浙江)人。出身土族,笃好文籍,旁究象纬,通辟谷之术,乃弃家修道。宋文帝元嘉末(453)被请入宫讲经说法,后南游至庐山建观。宋明帝即位,召迎之建康。居北郊天印山崇虚馆著述讲授。..

南朝会要➀

南朝会要:政书。稿本名《宋齐梁陈会要》,不分卷。清*朱铭盘撰。取材于南朝诸正史及《隋书》等,分帝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方域、蕃夷19门(《..

南朝经学➀

南朝官修书目➀

南朝官修书目:指《晋元帝书目》、《晋义熙四年秘阁四部书目录》、《宋元嘉八年秘阁四部目录》、《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梁天监四年文德殿正御四部及术数书目录》、《梁天监六年四部..

南朝“元嘉体”(诗歌)

南朝“元嘉体”:南朝宋文帝元嘉(424~458)年间出现的山水诗派。主要诗人有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等。钟嵘《诗品》说:“谢客(即谢灵运)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元嘉体发扬了陶渊明开创的田..

南朝“永明体”(诗歌)

南朝“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形成的诗体。主要诗人有沈约(441—513)、谢脁、王融、萧衍(464—549)、萧琛(478—529)、范云(451—503)、任昉(460—508)、陆倕(470—526),并称“竞陵八友”。他们依照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