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阵营与甲寅派论争

    新文化阵营与甲寅派论争 :

甲寅派是2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个复古派,因《甲寅》周刊而得名。1914年5月,章士钊在日本东京创办时政评论性综合月刊《甲寅》,次年被禁。1925年7月,章士钊在北京恢复《甲寅》,改月刊为周刊,设有《论文》《诗词》《公文》《通讯》等栏目。《甲寅》周刊封面印有黄斑老虎的图案,刊物内容多为用文言文写的宣传复古思想的文章,因此,被当成新文化运动的“拦路虎”。

章士钊早在1923年就发表过《评新文化运动》一文,从文化、新旧、运动方式3个层面对新文化运动进行了批判。1925年《甲寅》复刊后,章士钊多次对白话文提出批评。如《甲寅》的启事里就明确写道:“文字须求雅驯,白话恕不刊布。”针对章士钊的言论,胡适写了《“老章又反叛了”》一文,认为章“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而却又虽落伍而不甘落魄,总想在落伍之后谋一个首领做做”。并重申“白话文学的运动,是一个很严重的运动,有历史的根据,有时代的要求。有他本身的文学的美,使天下人睁开眼睛的共见共赏”。为此,章士钊发表《答适之》一文,对胡适的批评做出回应。对于章士钊白话不及文言的观点,鲁迅写了《“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进行反驳。吴稚晖在《友丧》中更嘲讽章士钊是鬼魂附身,疯头疯脑,“来把几个同义的冷僻的死字去替代了一看就懂的活字”。

陈独秀在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杂志

1925年9月5日,章士钊在《甲寅》第14号上又发表了《评新文学运动》一文,全面反对胡适的白话文学主张。认为新文学运动“盲从而蠢动”。对于章士钊的言论,郁达夫、徐志摩、成仿吾、唐钺等人进行了回击。郁达夫的《咒〈甲寅〉十四号〈评新文学运动〉》一文,直指章士钊王权卫道者的面目,并指出白话文的发展乃大势所趋。徐志摩的《守旧与“玩旧”》则批评章士钊是一个没有基本信念的“投机政家”,无论是维新还是守旧,都不是根基于内心的信念,而是为了实际的便利,只不过是“玩”。成仿吾《读章氏<评新文学运动>》则从事实与理论两方面对章文的谬误进行逐一批驳。

章士钊一边通过《甲寅》周刊抨击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一边以教育总长的身份宣扬读经救国,规定小学生以文言作文,甚至助长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女师大学生运动。针对章士钊的言论与行径,鲁迅在《忽然想到》《十四年的“读经”》《再来一次》等文章中给予猛烈抨击。随着女师大事件的深入,段祺瑞被迫下台,章士钊企图借助北洋军阀的势力来提倡复古运动的愿望遂告破灭。

新文化阵营与甲寅派的论争,是新旧文学思潮的一次重大较量。甲寅派的复古活动很快宣告失败,新文化阵营则加紧了对新文学、新国语建设方面的努力,从而使新文学运动的理论主张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坚定有力,捍卫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为您推荐

《新时期文艺论争辑要》

《新时期文艺论争辑要》:陆梅林等主编。重庆出版社1991年10月版。161.6万字。2册。选收1979-1990年在全国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艺学、美学的论争文章150篇。分题编选,一题一辑,共13辑:关于文艺学方法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十年文艺理论论争言论摘编》

《十年文艺理论论争言论摘编》:马玉田、张建业主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5月版。84万字。1979-1990年,在中国文坛上,对一些重大文艺理论问题的论争十分热烈。本书按照论争的实际情况,突出论争的重点,摘录论争双方的代..

《在文艺论争中》

《在文艺论争中》:郑伯农着。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版。16.7万字。文艺评论选集。共收21篇文章。除《浅论歌剧中的戏剧与音乐关系》写于1962年外,其他均写于1977-1982年间。这些文艺论文和文艺随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

《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

《古典文学论争集》

《古典文学论争集》:张国光着。武汉出版社1987年12月版。30万字。收31篇论文,分8组。第一组4篇,主要评析《史记·屈原列传》中的自相矛盾处,对《文心雕龙》在古代文论中的地位提出非议。第二组9篇,论唐宋文学,提出一些独特..

《“两个口号”论争资料选编》

《“两个口号”论争资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现代室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版。81万字。2册。1936年,中国革命文艺界曾就如何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展开过一次争论,即“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

《“革命文学”论争资料选编》

《“革命文学”论争资料选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现代室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月版。72万字。2册。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和太阳社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在1928年前后,革命文艺界内部,开展了一场有关革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