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

秋夜 : 抒情散文。巴金著。发表于《文艺月报》1956年第10期。收于《巴金散文选》下册。是作者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而写的抒情散文。文章通过作者的真实感受和丰富想象,刻画了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表现了他的伟大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感念和敬仰之情。在一个秋雨打着芭蕉的夜晚,作者在读《野草》时,触动了情思,勾起了回忆,文章由此引出了一个秋夜的梦境。其中着力渲染鲁迅先生有一双看透人的心灵的眼睛和一颗燃烧着的鲜红透明的心。他“在给人们指路”,使遇到困难挫折的人们“恢复了精力和勇气,继续走向光明的前途”。他要人们记住:“为了真理,要敢爱,敢恨,敢叫,敢说,敢做,敢追求!”他的话冲破了静夜,凝成了燃烧着的火,使整个天地都明亮起来。当作者回到写字桌前,把《野草》合上,结束了梦境时,吃惊地发现那一颗透明的红心在书上燃烧。全篇结构完美,形象鲜明,感情浓烈,给人以深远的遐想。

为您推荐

养花

养花 : 散文。老舍著。发表于1956年10月21日《文汇报》。文章以通俗、亲切的语言,如诉家常地叙说了作者养花的经历和乐趣,表露了他的生活情趣。作者说,“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就颇得养花的“真谛..

松树的风格

松树的风格 : 散文。陶铸著。发表于1959年2月28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议论性散文。文章通过赞美松树的风格,勉励青年们要养成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新人,以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者从我国古诗文中赞颂..

《师说》解

《师说》解 : 杂文。廖沫沙著。发表于1959年1月20日《人民日报》。作者首先肯定韩愈《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耻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同时指出,韩愈所指责的“师道尊严”的观..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庐山面目

庐山面目 : 游记。丰子恺著。发表于1956年10月4日《文汇报》。收于《缘缘堂随笔集》。本文副题为“庐山游记之一”。文章先写对庐山的最初印象,其中借用《桃花源记》的词句,突出庐山犹似桃源仙境。从窗口眺望庐山面目..

廖静秋同志

廖静秋同志 : 散文。巴金著。发表于1958年2月28日《解放日报》。收于《巴金散文选》。廖静秋是一位著名川剧女演员。她得了不治的癌症,住过医院,施过手术,都不见效。但她在死神面前毫不屈服,忍痛坚持演出。在扮演杜十..

事事关心

事事关心 : 杂文。邓拓著。作于1961年。收于《燕山夜话》,北京出版社1963年出版。文章先引用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此贯通全篇。进而介绍这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