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

养花 : 散文。老舍著。发表于1956年10月21日《文汇报》。文章以通俗、亲切的语言,如诉家常地叙说了作者养花的经历和乐趣,表露了他的生活情趣。作者说,“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就颇得养花的“真谛”。文中述说养花的乐趣有三:一是实践中摸到了养花的门道,增加了知识;二是出力、流汗,但有益于身心的健康;三是随时可以将花分赠好友,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养花过程中也有忧愁和苦恼,特别是一场暴雨来临,猝不及防,许多花被砸死,弄得全家为之伤心数日。文章最后总结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作家爱花、护花的真情,跃然纸上。文章语言质朴、自然,字里行间充盈着一种耐人寻思的幽默。

为您推荐

松树的风格

松树的风格 : 散文。陶铸著。发表于1959年2月28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议论性散文。文章通过赞美松树的风格,勉励青年们要养成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新人,以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者从我国古诗文中赞颂..

《师说》解

《师说》解 : 杂文。廖沫沙著。发表于1959年1月20日《人民日报》。作者首先肯定韩愈《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耻相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同时指出,韩愈所指责的“师道尊严”的观..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 散文。曹靖华著。发表于1961年9月1日《人民日报》。作者通过自己过去的亲身经历和鲁迅的一些有关趣事,说明穿着不当在旧社会不仅遭白眼,甚至“还会招祸”。文章写作者少时从家乡到县城读..

庐山面目

廖静秋同志

廖静秋同志 : 散文。巴金著。发表于1958年2月28日《解放日报》。收于《巴金散文选》。廖静秋是一位著名川剧女演员。她得了不治的癌症,住过医院,施过手术,都不见效。但她在死神面前毫不屈服,忍痛坚持演出。在扮演杜十..

事事关心

事事关心 : 杂文。邓拓著。作于1961年。收于《燕山夜话》,北京出版社1963年出版。文章先引用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此贯通全篇。进而介绍这副对..

蛇与庄稼

蛇与庄稼 : 杂文。秦牧著。作于1961年。收于《长河浪花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文章讲的是事物间的“简单联系”与“复杂联系”的道理。作者指出,一般人们对前者容易掌握,而对后者却难以一眼看清。文中列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