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面目

庐山面目 : 游记。丰子恺著。发表于1956年10月4日《文汇报》。收于《缘缘堂随笔集》。本文副题为“庐山游记之一”。文章先写对庐山的最初印象,其中借用《桃花源记》的词句,突出庐山犹似桃源仙境。从窗口眺望庐山面目,只见“近处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忽儿,一带树木“变成了一片云海”;忽儿,白云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真是变幻莫测,奇美如“诗”。然后写庐山名胜之多,着重记游览天桥,“在断崖上坐看云起,卧听鸟鸣”。再叙在含鄱口远眺和湖州客邂逅,用土白(方言)交谈,情趣更浓。最后写在九江浔庐餐厅用膳,感叹饮食不便,但庐山上的啤酒却“给我总是好感”。全篇融游记、随笔、杂感于一体,信笔写来,挥洒自如。笔调轻松活泼,灵动婉转,饶有情趣。

为您推荐

庐山高图②

庐山高图 : 明·沈周作。纸本淡设色,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庐山高峰瀑布景色,山峦层叠,瀑布自天池直泻而下,杂树密茂,遍绕古藤,苔鲜密布,草木繁盛,郁郁葱葱,写出庐山高耸壮阔之景。..

庐山恋

庐山恋 : 电影剧本。毕必成编剧。发表于《星火》1979年第11期。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后,侨居美国的年轻姑娘周筠受父亲的委托回到国内,第一次登上庐山饱览祖国的大好风光,在游历中结识了一位将领的儿子耿桦,两人萌生了..

庐山面目

庐山面目 : 游记。丰子恺著。发表于1956年10月4日《文汇报》。收于《缘缘堂随笔集》。本文副题为“庐山游记之一”。文章先写对庐山的最初印象,其中借用《桃花源记》的词句,突出庐山犹似桃源仙境。从窗口眺望庐山面目..

《望庐山瀑布》

《庐山集》

《庐山集》:诗别集。南宋董嗣杲(约1270年前后在世)撰。五卷。嗣杲字明德,号静传,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景定二三年间,榷茶九江富池,咸淳十年,为武康令。宋亡,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工诗,有《英溪集》、《西湖石咏..

《庐山》

《庐山》:《庐山》画册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8月版。80幅照片。风光摄影画册。展现中国着名避暑胜地、天然疗养区和风景区庐山的风光胜迹。内容包括3个方面。其一是堪称“庐山三绝”的峰峦、瀑布和云..

庐山白鹿书院的故事

庐山白鹿书院的故事:汉族传说。流传于江西庐山。相传南宋朱熹一年去庐山读书、讲学,中途在鄱阳湖滨曲塘坝借宿。晚饭后,朱熹正准备读书时,忽见一小白兔前来与他嬉戏,便追着白兔一路到了一个书院。他见这个地方好,便决定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