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伤仲永 : 散文篇名。宋王安石作。见《王文公文集》。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言简意深的议论文,作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文记农家子弟方仲永,本“未尝识书具”,五岁时忽能作诗,闻名乡里。其父为求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待仲永渐长,则“泯然众人矣”。作者由此生发出深刻的议论:仲永虽然天资颖悟聪明,然因其父“不使学”,终于一事无成,与“众人”无异。“受之天”而智慧超群的仲永尚且不学则退,那么,不受于天的普通人不努力学习又将如何呢?作者为仲永惋惜,而其意更在警世,劝诫世人当刻苦努力,不断进取。文章简短,语言凝练,文中无大段议论,而用仲永的前后变化作铺垫,仅用数语,使之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并能让人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来。近代学者林纾在评论此文时云:“介甫之文,以盘折胜。末段用天人比较,极言天之不可恃。天不可恃,恃学耳。仲永惟不学,所以并没其天。逼进一层,既无天资,复不恃学,并众人亦不得为。造语极危悚,又极精切。”(《古文辞类纂》卷九)

为您推荐

教战守策

教战守策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六年(1061)。这年苏轼应制科,作《进策》二十五篇,包括《策略》、《策别》、《策断》三部分。本文为《策别》中的一篇,原题无“策”字,乃后人从总目..

留侯论

留侯论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六年(1061)。本文为苏轼应制科考试时所上《进论》之一。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封留侯,《史记》有《留侯世家》,其中记载了圯上老人授书给张良的故..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七年(1084)六月由黄州赴汝州途经江西湖口时作。石钟山位于鄱阳湖水入江之口。此文记载了他实地考察的经过,发现“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

记承天寺夜游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五年(1082)作于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元丰三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篇是他与友人月夜泛舟长江时的即景抒怀之作。文中的“赤壁”..

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 : 散文篇名。宋王安石作。见《临川先生文集》。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齐国的贵族,以招贤纳士著名,《史记》有传。本文即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读后感,全文仅九十字。作者针对“孟尝君能得士”的流行说法,针..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 散文篇名。宋王安石作。见《临川先生文集》。作于至和元年(1054)。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王安石在皇祐三年到至和二年(1051—1055)任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本文藉记游而阐发治学之道,故以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