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

雁荡山 : 散文篇名。宋沈括作。见《梦溪笔谈》。沈括于熙宁七年(1074)四月考察浙东温、台地区,此文即写于考察之后。文章先探讨雁荡之名的来历,后写雁荡山脉的成因。温州雁荡山未尝载于图牒,连遍历永嘉山水的谢灵运也未提及此山,至宋真宗大中祥符间,“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雁荡诸峰,皆峭拔崄怪、上耸千尺”,它们坐落在山谷中,从山外望之,则一无所见。作者根据他在黄土高原考察所得的经验,提出了雁荡诸峰形成于流水侵蚀作用的结论:“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并以成皋、陕西的地貌现象作为印证。作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写成此文,既有精辟的阐说,又有生动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能展现出雁荡山的独特风貌。文中穿插前人的传说和诗句,更使文情摇曳,余韵悠长。

为您推荐

教战守策

教战守策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六年(1061)。这年苏轼应制科,作《进策》二十五篇,包括《策略》、《策别》、《策断》三部分。本文为《策别》中的一篇,原题无“策”字,乃后人从总目..

留侯论

留侯论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六年(1061)。本文为苏轼应制科考试时所上《进论》之一。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封留侯,《史记》有《留侯世家》,其中记载了圯上老人授书给张良的故..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七年(1084)六月由黄州赴汝州途经江西湖口时作。石钟山位于鄱阳湖水入江之口。此文记载了他实地考察的经过,发现“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

记承天寺夜游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五年(1082)作于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元丰三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篇是他与友人月夜泛舟长江时的即景抒怀之作。文中的“赤壁”..

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七年(1062)。苏轼于嘉祐六年签书凤翔府(今属陕西)判官,次年春,修治官舍,筑亭其间,时值久旱得雨,因以“喜雨”名亭。此文能因小见大,从筑亭命名的寻..

登西台恸哭记

登西台恸哭记 : 散文篇名。宋谢翱作。见《晞发集》。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西台在今浙江桐庐西富春山,与东台对峙,相传为东汉隐士严光垂钓之处,故亦称钓台。记叙与友人登西台祭奠文天祥的经过,抒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