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 散文篇名。宋王安石作。见《临川先生文集》。作于至和元年(1054)。褒禅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王安石在皇祐三年到至和二年(1051—1055)任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本文藉记游而阐发治学之道,故以议论为主,记游为次。文章先交代此山得名之由来,继而简述游踪:一行五人,持火把入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却因为同游人中有“怠而欲出者”,遂不能穷其胜境。作者从这一遗憾中悟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之外,还需“有力”及有“物以相(辅助)之”。本文先叙后议,上下呼应,借题发挥,层层深入,因小见大,精警深刻。清浦起龙评曰:“此游所至殊浅,偏留取无穷深至之思,真乃赠遗不尽。当持此为劝学篇,而洞之窅渺,亦使人神远矣。”(《古文眉诠》卷七○)

为您推荐

教战守策

教战守策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六年(1061)。这年苏轼应制科,作《进策》二十五篇,包括《策略》、《策别》、《策断》三部分。本文为《策别》中的一篇,原题无“策”字,乃后人从总目..

留侯论

留侯论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六年(1061)。本文为苏轼应制科考试时所上《进论》之一。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封留侯,《史记》有《留侯世家》,其中记载了圯上老人授书给张良的故..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七年(1084)六月由黄州赴汝州途经江西湖口时作。石钟山位于鄱阳湖水入江之口。此文记载了他实地考察的经过,发现“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

记承天寺夜游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五年(1082)作于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元丰三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篇是他与友人月夜泛舟长江时的即景抒怀之作。文中的“赤壁”..

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 : 散文篇名。宋王安石作。见《临川先生文集》。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齐国的贵族,以招贤纳士著名,《史记》有传。本文即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读后感,全文仅九十字。作者针对“孟尝君能得士”的流行说法,针..

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 : 散文篇名。宋王安石作。见《临川先生文集》。作于熙宁三年(1070)。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右谏议大夫司马光于次年二月与三月两度致书安石,全面反对新法,第一封信长达三千三百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