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

答司马谏议书 : 散文篇名。宋王安石作。见《临川先生文集》。作于熙宁三年(1070)。熙宁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右谏议大夫司马光于次年二月与三月两度致书安石,全面反对新法,第一封信长达三千三百余字。王安石在三月作此答书,信中指出:“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文章即以此作为立论根据,逐一驳斥了司马光对新法的四项指责: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说明新法从根本上说是名符其实、名正言顺的。最后针对新法导致“天下怨谤”的责难,采取以守为攻之策,揭露其根源乃在当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表明了坚持变法的果敢态度。此信行文简洁有力,条理清晰,针锋相对中又不失委婉,直如绵内藏针,软中透硬,显出作者既倔强坚毅又不卑不亢的气度,堪称其政论文之代表作。吴汝纶评曰:“固由兀傲性成,亦理足气盛,故劲悍廉厉无枝叶如此。”(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七引)

为您推荐

教战守策

教战守策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六年(1061)。这年苏轼应制科,作《进策》二十五篇,包括《策略》、《策别》、《策断》三部分。本文为《策别》中的一篇,原题无“策”字,乃后人从总目..

留侯论

留侯论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作于嘉祐六年(1061)。本文为苏轼应制科考试时所上《进论》之一。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封留侯,《史记》有《留侯世家》,其中记载了圯上老人授书给张良的故..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七年(1084)六月由黄州赴汝州途经江西湖口时作。石钟山位于鄱阳湖水入江之口。此文记载了他实地考察的经过,发现“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

记承天寺夜游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 散文篇名。宋苏轼作。见《苏东坡全集》。元丰五年(1082)作于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州)。苏轼因“乌台诗案”在元丰三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篇是他与友人月夜泛舟长江时的即景抒怀之作。文中的“赤壁”..

读孟尝君传

读孟尝君传 : 散文篇名。宋王安石作。见《临川先生文集》。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齐国的贵族,以招贤纳士著名,《史记》有传。本文即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读后感,全文仅九十字。作者针对“孟尝君能得士”的流行说法,针..

雁荡山

雁荡山 : 散文篇名。宋沈括作。见《梦溪笔谈》。沈括于熙宁七年(1074)四月考察浙东温、台地区,此文即写于考察之后。文章先探讨雁荡之名的来历,后写雁荡山脉的成因。温州雁荡山未尝载于图牒,连遍历永嘉山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