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哲碑(书法)

程哲碑(书法):

【简介】:

全称《代郡太守程哲碑》。东魏天平元年(534)十一月立。正书。三十一行,行四十五字。有方界格。额题小字四行,行五、六字。年月刻于额左。摩崖刻,旧在山西长治,后移太原傅靑主祠。日本《书道全集》着录。

【赏析】:

若单从线条受工具影响程度的轻重划分,北碑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刻工自由发挥,刀凿痕迹明显倒压毛笔书写痕迹。这类碑刻方笔折锋、稜角分明;第二类是刻工完全按照书丹凿刻。这类碑刻毛笔意味浓、线条自然圆畅;第三类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旣留有明显的毛笔书写意味,又有刻工再创造的斧凿刀痕。《程哲碑》就属于这一类作品。

《程哲碑》同时受到刀与笔这两种工具的影响,因而体势呈方圆结合形,其结构如此,用笔也是如此。除字与字之间方圆配合默契之外,《程哲碑》更大的魅力是每个字之内的方圆兼备和奇妙变化。如“琏”字基本呈方形,但左边偏旁“王”的三横的长度不一以及起收笔的变化,尤其是中间“辶”,圆势应用,使得整个字形方而不板,静中有动。又如“碑”字右上角的“田”,上部呈方折形,而下部呈上包的弧形,使人觉得意味无穷。

线条的灵动多变与造型的诡秘险峻性,是《程哲碑》赢得好评的另外一个原因。本碑的用笔极爲灵动,线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一波三折,很少有直来直去的笔画。在造型方面,虽然不少字势态平正,但其中某些字的倾斜结构,客观上造成了作品的“险情”,在不和谐中显现出和谐,给观衆留下了无穷的美感。

为您推荐

刘双周造像记(书法)

刘双周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靑州北海郡都昌县人刘双周造像》。东魏天平四年(537)十二月刻。正书。记十二行,行八至十二字不等。后题名,残存二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每提起《颜勤礼碑》,印象最深..

王方略造像记(书法)

王方略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天平三年(536)正月刻。淸王昶《金石萃编》载:“高广一尺三寸五分。”正书。十二行,行十二字。后题名八人。其八行至十一行上中间有龛穴长五字许。在河南偃师县古圣寺。《中国书法大辞典..

员光造像记(书法)

员光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比丘员光造像》。东魏兴和三年(541)十月刻。正书。五行,行十四至二十七字不等。后题名三十八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字数繁多的作品不像字少书法作品那样便于创作。..

韩显祖等造塔像记(书法)

程荣造像记(书法)

程荣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兴和二年(540)刻。正书。八行,行十二字。座右题名三行。原在山西长垣遽子祠。曾归嘉兴沈涛、南陵徐乃昌。《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程荣造像记》可以划分爲两个部分。这样..

刘懿墓誌(书法)

刘懿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使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太保太尉公禄尙书事都督冀定瀛殷并凉汾晋建陕肆十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陕肆二州大中正第一酋长敷城县开国公刘君墓誌铭》。东魏兴和二年(540)正月刻。正书。三十二..

孔僧时等造弥勒像记(书法)

孔僧时等造弥勒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靑州齐郡广川县孔僧时兄弟□人爲亡父母造弥勒像》。东魏天平三年(536)正月刻。正书。十三行,行五至七字不等。曾归端方、王緖祖。《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赏析】: 作者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