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僧时等造弥勒像记(书法)

孔僧时等造弥勒像记(书法):

【简介】:

全称《靑州齐郡广川县孔僧时兄弟□人爲亡父母造弥勒像》。东魏天平三年(536)正月刻。正书。十三行,行五至七字不等。曾归端方、王緖祖。《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作者是这样来进行创作的:没有依格塡字的打算,心到笔到,篇幅之内尽是书写天地;笔画悬殊繁简不一者,安排更是不甚留意。从书迹看,作者有功底有胆量,他讲究气势,作品有昂扬勃发的活力,这是总体情况。而用笔则是精到与随意并行。有的字写得堪称通八法,如“郡”、“人”,守法的颜书也大抵如此;与此同时,不守法的用笔也纷纷出现。不少露锋落笔,形成尖头,中段鼓起,末端提笔又复见尖尾,犹如一颗橄榄。这类笔画一多就会显得臃肿尖削。再如“石”字中最后的一笔,左端远远超过与上面笔画联繫之处,也只有初学者才会有此类毛病。而“像”字尤爲突出,下部分向右拱出,拗折过度,在字下佔据过大的空间,活像一个驼背者,失去了自然、挺拔的形象。有趣的最是此碑的章法,大小参差、上下错落,誌在新奇无定则。它虽然没有行草的游丝萦绕、周旋、却不乏行气的联贯与意象的生动,正如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言,“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眞诚,痛痒相关。”

为您推荐

刘双周造像记(书法)

刘双周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靑州北海郡都昌县人刘双周造像》。东魏天平四年(537)十二月刻。正书。记十二行,行八至十二字不等。后题名,残存二列,《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每提起《颜勤礼碑》,印象最深..

王方略造像记(书法)

王方略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天平三年(536)正月刻。淸王昶《金石萃编》载:“高广一尺三寸五分。”正书。十二行,行十二字。后题名八人。其八行至十一行上中间有龛穴长五字许。在河南偃师县古圣寺。《中国书法大辞典..

韩显祖等造塔像记(书法)

韩显祖等造塔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须弥塔主韩显祖造塔像记》。北魏永熙三年(534)六月刻。正书。九行,行十一字。题名十二行。首行二列,次行在像下一列。余各三行。淸王昶《八琼室金石补正》载:“高七寸六分,广一尺七..

程荣造像记(书法)

张僧安造像记(书法)

张僧安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辛乐县张僧安造像》。东魏天平四年(537)闰九月刻。正书。七行,行七字。旧在山东寿光。曾归泰安宫氏。《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令人赏玩不已之作,当在似与不似之间。太相..

元宝建墓誌(书法)

元宝建墓誌(书法):【简介】: 亦称《宜阳郡王元宝建墓誌》。东魏兴和三年(541)八月刻。正书。三十行,行三十字。79×79cm。一九二二年河北磁县出土。曾归会稽顾燮光。今藏河南博物馆。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邢生造像记(书法)

邢生造像记(书法):【简介】: 东魏兴和三年(541)六月刻。正书。五行,行四至八字不等。在山西孟县。《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字距和行距都拉得那么宽敞,这是触角及作品的第一个感觉。作者这样分布,自有他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