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私印(书法)

宋元私印(书法):

私印的範围很广,在宋代以降的篆刻史上,它却是一个特指的槪念:硕大的官印当然不在其例;九叠、楷篆、蒙文印皆不足计数。但通常文人们习用的鑒藏印,也不必与之混爲一谈。诚然鑒赏印中有“建业文房之印”这样的官印,有“贞观”“宣龢”这样的年号印,也有“六一居士”“子由”这样的名印;前两者当然不预私印之列,后者却标名立字,与私印即是一家路数,但我们也有意作一划分区别—像“六一居士”这样的印章常常使用于鑒赏场合;作爲历史现象,它已经完全被后人当作鑒印来对待,因此虽然实质上它还是私印,我们也只以鑒印视之。

于是,我们所说的私印就有了一个特殊的规定—它应该是较接近古玺汉印以来的传统格式,不太具有文人气质的一种形式。纯粹的私印如宋人“卢”印;较有骑墙色彩的如“公瑾父”“赵明诚印章”,后者虽然也归文人所用,如赵明诚是李淸照的夫君、周密是学者,但这两方印却较有汉印特色,印面形式较有古风而非复时髦,因此我们也视它爲私印的类型。

这当然是个很难确定的範围—用私印,从山野氏民、商旅贩牙到达官贵胄、文人雅士,谁没有私印?当我们从习惯的唐宋官印之外发现还有一个不算庞大的私印群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它其实正是当时印章艺术的主流—儘管是潜在的主流;如果没有它与鑒赏印的携手合作,仅凭官印的架势,是决计引不出元明流派篆刻来的。

“赵明诚印章”的铺满与纵章法排列,又将“章”字拉长,是一种明显的汉晋风味。它的线条首尾粗细匀称,挤碰揖让之间,也是古铜印常用的形式。至于“卢··”,是近年南宋墓中出土的实物,不但线条光洁挺拔难能可贵,而且弯头缩脚、平整妥贴,完全是一种汉玉印或琢印的风貌。像这样的平实而无华,在唐宋以来的官印世界裏已经很少得见了。“赵明诚印章”所拥有的趣味,显然与他酷嗜三代鼎彝古器的收藏倾向有关,这一点,只要读一读李淸照的《金石录后序》即知。不过也未可一槪而论;欧阳修也酷嗜古搨碑版,爲开创金石学体格用功独深,而他的“六一居士”却并无半点三代浑穆之感;如此想来,恐怕还是赵明诚本人的选择在起决定性作用。

为您推荐

宋内府收藏连珠印(书法)

宋内府收藏连珠印(书法):尝见宋徽宗时代内府装卷,常常是钤印满纸,琳琅夺目。特别是手卷形式,在绫天头、前后隔水、本幅和贉尾纸等位置上,内府各印的钤用几乎成爲一种固定的格式。在金碧辉煌的黄绫、黄绢上;鲜红的印色如满天..

隋唐官私印(书法)

隋唐官私印(书法):隋唐官印传世极少。《隋唐以来官印集成》等印谱中见有“广纳戍印”、“观阳县印”两印,皆朱文,印面约5cm见方,印边和印文笔划同粗细。唐代官印有“鷄林道经略使之印”,“归顺州印”、“东安县印”、“涪..

晋代官印(书法)

晋代官印(书法):晋代官印最明显的标识,是当时统治者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在印文中均冠以“亲晋”或“晋率善”等字,如“亲晋羌王”、“亲晋氐王”或“晋率善倓佰长”、“晋鲜卑归义侯”等。在製作方法上,同三国时一样,除铸..

汉黄神越章(书法)

汉吉语印(书法)

汉吉语印(书法):吉语印并非始自汉代,而是早在战国时就有了。因爲古人拜天信神,做事多尙吉祥,在一些印章中不刻姓名,而只刻一些带有吉祥意义的成语,称爲吉语印。后世又发现不少文字较多的、专爲死者殉葬用的祝词印,因内容都带..

战国官玺(书法)

战国官玺(书法):战国玺是战国时期各国玺印的总称。传世的战国玺可分爲官玺和私玺两大类。统治者任命各级官吏颁发玺印,作爲行政权力的凭证,调迁时缴回。我们现在见到的白文官玺有司徒、大府、计官、相邦等;朱文官玺有司寇..

汉将军印(书法)

汉将军印(书法):将军印在古代印章中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由于人们习惯把两汉、新莽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的印,泛称爲汉印,将军印也不例外地包括这一阶段。绝大多数将军印的面目,多爲率意之作,这是因爲军情骤变,临时在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