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内府双龙玺(书法)

宋内府双龙玺(书法):

在宋代内府鑒藏印中,有一方引人注目的特殊作品—双龙玺。在宋内府装卷的古名帖中,常常可以在前后隔水位置上发现这方名印。

双龙玺并不只是圆形的。按徽宗内府的规定:在名画中多用方形双龙玺,在法书中则多用圆形双龙玺。但圆形双龙玺在形制上更有特点,其线条趣味、造型感觉更具有一种耐久的韵致,故我们对它施以更多的注目。

双龙玺的圆边显然是虚实相生的。在斑蚀断续中展现出的几个长线条,其折、曲、露、截有着第一流的展示。双龙呈环抱型,左右对峙,又有呼应,其线条形状也具有明显的书法魅力:紧迫而有厚实感,在环曲中又不失力度。即使我们以书法视之,应该是并无陌生之感的。

双龙玺的更大成功还在于它的空间意识。龙身的盘曲并无丝毫矫揉造作,与九叠篆的排布停匀本来是同出一辙:这使它具有了正宗的唐宋印章趣味。而更重要的还在于龙身线条切割出的空间不但比例适度,而且各空白的形状与面积仍有参差,在线条的连与断、挺与蚀之间,还有意夸张出几个点形:龙头,龙爪前端,这些形成面积的点笔与线条的长度构成对比,而它又与线条断续处的空白间隔构成另一重对比,前者实,后者虚,互相配合,使整方作品在形式上显得十分充裕而实在,观者亦有渐入佳境之趣。

双龙玺的产生当然首先是基于徽宗皇帝的雅趣,宋代其他皇帝虽有其他翰墨用玺,却没有这一新举,这是第一个理由。而在翰墨、鑒赏场合下的年号、名字或準官印如“内府书印”“建业文房之印”之外,另设双龙玺以增异彩,这又必然是宣和朝野书画活动兴旺发达、并目有相当水凖的标誌,这是第二个理由。作爲一种艺术上的尝试,双龙玺的出现爲篆刻史、宋代印章史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範例。

从汉印中的肖形、动物印发展到双龙玺,是一个图形走向造型,具体走向抽象的有趣历程。肖形印是纯实用的,动物印的抽象已有相当成就,但也还很难眞正具有艺术立场,所谓的四灵印不得不以图形爲环饰而拱奉文字,即是一个明证;双龙玺以图形爲唯一对象,又渗入了文字中常见的抽象槪括意识,官其成功若此也。

为您推荐

宋内府收藏连珠印(书法)

宋内府收藏连珠印(书法):尝见宋徽宗时代内府装卷,常常是钤印满纸,琳琅夺目。特别是手卷形式,在绫天头、前后隔水、本幅和贉尾纸等位置上,内府各印的钤用几乎成爲一种固定的格式。在金碧辉煌的黄绫、黄绢上;鲜红的印色如满天..

隋唐官私印(书法)

隋唐官私印(书法):隋唐官印传世极少。《隋唐以来官印集成》等印谱中见有“广纳戍印”、“观阳县印”两印,皆朱文,印面约5cm见方,印边和印文笔划同粗细。唐代官印有“鷄林道经略使之印”,“归顺州印”、“东安县印”、“涪..

晋代官印(书法)

晋代官印(书法):晋代官印最明显的标识,是当时统治者颁发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在印文中均冠以“亲晋”或“晋率善”等字,如“亲晋羌王”、“亲晋氐王”或“晋率善倓佰长”、“晋鲜卑归义侯”等。在製作方法上,同三国时一样,除铸..

汉吉语印(书法)

战国官玺(书法)

战国官玺(书法):战国玺是战国时期各国玺印的总称。传世的战国玺可分爲官玺和私玺两大类。统治者任命各级官吏颁发玺印,作爲行政权力的凭证,调迁时缴回。我们现在见到的白文官玺有司徒、大府、计官、相邦等;朱文官玺有司寇..

汉将军印(书法)

汉将军印(书法):将军印在古代印章中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由于人们习惯把两汉、新莽到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的印,泛称爲汉印,将军印也不例外地包括这一阶段。绝大多数将军印的面目,多爲率意之作,这是因爲军情骤变,临时在军中..

南北朝官印(书法)

南北朝官印(书法):南北朝官印传世不多,根据出土实物,和以历史记载官职等文献考证看,当时官印形制逐渐加大,印文字体和刻工多草率是其主要特徵。这与当时战乱频繁有关;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发展,纸帛的广泛使用,印章的使用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