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 :   中国西汉时期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时,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以事被株连,投阁自杀,几死。少好学,博通群籍,多识古文奇字,长于辞赋,早年作有《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等。后来以为"辞赋非贤人诗赋之正",谓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遂鄙薄辞赋,转而研究哲学和语言文字学。著《法言》、《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的哲学观点,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在社会伦理方面,崇尚儒家学说,主张一切言论应以"五经"为准则,反对老庄"绝仁弃义"的观点。于语言文字学,所著《方言》叙述西汉时代各地方言,被誉为中国方言学史上第一部"悬之日月而不刊"的著作,在世界方言学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见《方言》《汉语方言》)。又续《仓颉篇》,编成字书《训纂篇》。扬雄著作除《法言》、《太玄》、《方言》外,原有集,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至清代严可均所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其赋、箴等共 4卷,最为详备。

为您推荐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 : 西汉学者、政治家、散文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少习申商刑名之学,文帝时,因通晓文献典故,为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任太子家令、中大夫等职,深得宠信,号为"智囊"。晁..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 : 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 :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 : 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 :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景帝时为博士,治《公羊春秋》,发奋读书,三年不窥园。武帝时,被举为贤良文学,其对策深得武帝赞赏。曾任江都王和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以修..

枚乘(?~公元前140?)

枚乘(?~公元前140?) :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江苏清江市西南)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吴王有叛心,枚乘上书谏劝,吴王不听,于是枚乘投奔梁孝王刘武。景帝时,吴王参预六国谋反,枚乘又上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