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公元前200?~前154)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 : 西汉学者、政治家、散文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少习申商刑名之学,文帝时,因通晓文献典故,为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任太子家令、中大夫等职,深得宠信,号为"智囊"。晁错曾向文帝提出了"以粟为赏罚"、"入粟拜爵"等办法以贯彻汉初重农抑商,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力主削弱诸侯势力,维护汉帝国的统一,触犯了朝内贵戚勋臣和诸侯的利益,因而遭到激烈反对。景帝即位,晁错迁为御史大夫。"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史记·晁错传》)。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兵叛乱,朝内大臣窦婴、袁盎等以此迫使景帝默许,把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
  据《汉书·艺文志》载,晁错有文31篇,列入法家类。多数已不存,现存的是他写给皇帝的几篇奏疏。著名的有《论守边备塞疏》和《论贵粟疏》。议论切实中肯,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语言明白晓畅,体现了作者对现实深刻的观察和匡正时弊的政治热情。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晁错、贾谊"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稍逊,......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不能与晁错之深识为伦比矣。"

为您推荐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 :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  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 : 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

枚乘(?~公元前140?)

枚乘(?~公元前140?) : 西汉辞赋家。字叔。淮阴(今江苏清江市西南)人。初为吴王刘濞郎中,吴王有叛心,枚乘上书谏劝,吴王不听,于是枚乘投奔梁孝王刘武。景帝时,吴王参预六国谋反,枚乘又上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

刘向(公元前79~前8;一说公元前77~前6)

刘向(公元前79~前8;一说公元前77~前6) :   西汉学者、文学家。字子政,本名更生。汉高祖同父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汉宣帝时,曾和王褒等人同献赋颂,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作为一个..

李斯(?~公元前208)

李斯(?~公元前208) : 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楚上蔡(今属河南)人。青年时曾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于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西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来向秦王献灭六国、成一统之计,受到赏识,拜为长史、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