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 :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景帝时为博士,治《公羊春秋》,发奋读书,三年不窥园。武帝时,被举为贤良文学,其对策深得武帝赞赏。曾任江都王和胶西王相。后托病辞官,"以修学著书为事",卒于家中。
  董仲舒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的需要,提出了"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主张,被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以儒学为正宗的局面。其学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杂取阴阳五行说,进一步把殷周以来的天命思想系统化、理论化,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并根据天人感应说来论证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为封建统治的合法性和永恒性制造理论依据。
  董仲舒的著作主要有《春秋繁露》82篇,是研究其思想的主要材料。语言直朴平易,与汉初政论文严峻、铺排的风格颇有区别。又有《举贤良对策》 3篇,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文章纲目清晰,首尾一贯,后世散文家、理学家如真德秀、朱熹都极称道。另外,有赋、颂数篇。其中《士不遇赋》,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是汉代同类题材中较早的作品之一。《山川颂》以山水比拟人的品德,虽不是模山范水之作,但也代表了当时的一种审美观点。
  《春秋繁露》有清抱经堂刻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明人张溥辑有《董胶西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为您推荐

刘向(公元前79~前8;一说公元前77~前6)

刘向(公元前79~前8;一说公元前77~前6) :   西汉学者、文学家。字子政,本名更生。汉高祖同父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汉宣帝时,曾和王褒等人同献赋颂,官至散骑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作为一个..

李斯(?~公元前208)

李斯(?~公元前208) : 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楚上蔡(今属河南)人。青年时曾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于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西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来向秦王献灭六国、成一统之计,受到赏识,拜为长史、客卿。..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 :   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18岁时,就以博学能文而闻名于郡中,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收为弟子。文帝即位后,因吴公的推荐,任为博士,掌文献典籍。其时,贾谊不过20多岁,在博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