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 : 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武帝好奢侈,起上林苑,东方朔直言进谏,认为这是"取民膏腴之地,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汉书·东方朔传》)。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于是写《答客难》、《非有先生论》,以陈志向和发抒自己的不满。
  《答客难》以主客问答形式,说生在汉武帝大一统时代,"贤不肖"没有什么区别,虽有才能也无从施展,"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才随意抑扬,并为自己鸣不平。此文语言疏朗,议论酣畅,刘勰称其"托古慰志,疏而有辨"(《文心雕龙·杂文》)。扬雄的《解嘲》、班固的《答宾戏》、张衡的《应间》等,都是模仿它的作品。《非有先生论》假托有一非有先生在吴作官,三年"默然无言",吴王问他,他趁机用历史上许多诤谏遇祸的故事,启发吴王,劝谕帝王应虚心纳谏。篇中几个"谈何容易",感慨万端,意味深长,是传神之笔。另有骚体赋《七谏》,因袭楚辞,无甚新意。此外,《神异经??、《十洲记》等书,曾托东方朔名流传,实际非他所作。


  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为您推荐

任延(公元 5—67)

任延(公元 5—67): 东汉官员。字长孙,南阳宛(今河南南阳市)人。十二岁学于长安,为太学诸生,通晓《诗》、《易》、《春秋》,颇有名声,太学号称“任圣童”。更始元年(公元 23 年)任会稽都尉,时年仅十九岁。到任后,礼贤下士,聘请贤人董..

刘昆(?—公元 57)

刘昆(?—公元 57): 东汉经师、学官。字桓公,陈留东昏(今河南兰考)人。西汉宗室后代。少时习礼仪。平帝时,受施氏《易》于戴宾。能弹琴,知乐理。教授弟子常有五百余人。每逢春秋行飨射礼时,备列典仪,仿行古礼,县令也率吏属前来观..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 : 西汉学者、政治家、散文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少习申商刑名之学,文帝时,因通晓文献典故,为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任太子家令、中大夫等职,深得宠信,号为"智囊"。晁..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 :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的身世  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 : 西汉辞赋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