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词

    古语词 :

汉语中的古语词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古汉语中使用过,但现代一般已不再使用的词语。因为这类古词所代表的事物、现象等在现代生活中还存在,只不过现在改用现代汉语的词语来称呼了,所以每一个古词在现代汉语里都有跟它相当的同义词,而古词之所以变成古词也是受到这些同义词排挤和取代的结果。例如:目~眼睛、面~脸、口~嘴、日~太阳、犊~小牛、雉~野鸡、汤饼~面条儿、食~吃、饮~喝、伐~砍、辛~辣、盈~满、寒~冷。还有一些古词,到了现代汉语里,变成现代汉语词语中的一个构词语素,即古词是单音词而现代词是双音词。例如:鼻~鼻子、舌~舌头、耳~耳朵、眉~眉毛、唇~嘴唇、肤~皮肤、鼠~老鼠。这类古词一般很少在口头上使用,但可以用于特定的书面语,表示庄重的感情色彩和典雅的文体风格。

第二类是表示本民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但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了的事物、现象或概念的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当的同义词,这类词也称为“历史词”。例如“晷”“樽”“笏”“祭坛”等古代器物名称,“门阀”“科举”“九品”“进士”“举人”等古代典章制度名称,“宰相”“太尉”“司马”“御史”“巡抚”“知县”等古代官职名称,“弩”“矛”“殳”“刁斗”等表示武器和其他军事装备的词语,“轩辕”“精卫”等一些历史上出现过的神话传说中的人或事物的名称等。这些词语在日常交际中较少使用,只是在说明解释历史现象、事物、事件、人物时用到,主要应用于有关历史的学术著作、历史小说戏剧或者特定的外交场合等。

为您推荐

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 : 学术界对双语现象有不同的界定,大体可以分为严式定义和宽式定义两种。严式定义认为双语现象指对两种或多种语言具有本族式的操控。这是一种最理想状态的双语现象。这意味着一个双语者对两..

倒文

倒文 : 倒文往往会造成原句讲不通或不合逻辑,所以校勘时需要加以改正,古人把顺改倒文叫乙或乙正。如《墨子·鲁问》:“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四》“倒文四”条:“旧本‘..

外来词

外来词 : 外来词中最典型的是由音译产生的与外语词在语音形式上相似的词语以及译音成分与本族语固有成分结合而成的词语,有的学者将这些典型的外来词称为狭义的外来词。当代学界关于外来词分歧最大的..

古有清鼻边音说(古有清响音说)

俞樾

俞樾 : 俞樾晚年照生于浙江德清东门外南埭村,卒于苏州。《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续碑传集》卷七十五有传。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三十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咸丰二年(1852)授编修,五年简放河南学政,七年..

塞林格,L.

塞林格,L. : 1959年从布兰代斯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近东研究。1960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语言学。1966年,从乔治敦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语言学。毕业后,到华盛顿大学任..

古无舌上音说

古无舌上音说 : 舌上音是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舌头音是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端、透、定。古无舌上音也就是中古舌上音知、彻、澄,上古都读如舌头音端、透、定。 这一现象是由清代钱大昕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