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概论》

    《训诂学概论》 :

作者齐佩瑢(1911~1961),河北省井陉县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与文字学方面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职于河北师范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1942年出版的《中国文字学概要》和1943年出版的《训诂学概论》是其代表性著作。

《训诂学概论》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叙述训诂学的定义、起因、效用、工具。第二章讲训诂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语义、语音,语义的演变,字义的种类。第三章介绍声训、义训等常用训诂方法。第四章讲训诂的渊源流派,分为实用的训诂学和理论的训诂学、训诂学的中衰、训诂学的复兴等专题,实为一部简明的训诂学史。作者在继承清代和近代训诂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全面论述了训诂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肯定了训诂与文字学、文法学、校勘学、语言学的密切关系,并且总结了音训和义训两种方式,揭示语义与语音间的种种联系。书中还讨论了词的意义及其演变规律、发展途径,颇有打通训诂学和词汇学的意图。

《训诂学概论》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往往比较深入,概括较为全面。如论事物命名之由,不外实、德、业三者,细分之约有八:形貌、颜色、声音、性质、成分、作用、位置、比喻。又如将语言解释语言的方式分为三类:①宛述(义界):就一事一物之外形内容,性质功用等诸方面用语句说明其含义。②翻译(互训):以古今雅俗南北之语,同义之词,相当之事,相译相训。③求原:从声音上推求语词音义的来源而阐明其命名之所以然。这部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中西贯通。如西洋之文法学、逻辑学、普通语言学多有运用,并且反复提示援西人之学说可为今后治训诂学之利器;又每引当时考古新发现之甲骨、简牍等以证古字。兼收并蓄,吸纳众家之长,也是该书做得较好的方面。如对马建忠、章太炎、黄侃、罗常培、王力、沈兼士、魏建功、丁声树等学者的成果,多有引用。音训部分几乎全引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之说,在该节末还抄录沈文之出处及目次以三致意。作者在引述的同时也具有科学严谨的批评态度,能够评骘前人学说之优劣,对素称精深的段王章黄也间有商榷。

为您推荐

《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注疏》 : 先秦时期,儒家的经典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在战国后期失传,所以汉武帝时只立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由于汉朝统治者标..

《史记》三家注

《史记》三家注 : 司马迁《史记》成书后,由于没有印刷技术,以抄写为主,各自所抄,错讹不少。历代各家注释和评价《史记》的书源源不断出现。最早为《史记》作注的,是东汉人延笃,撰《史记音义》一卷,后来又有..

《训诂学原理》

《训诂学原理》 : 王宁著,实为作者系列相关论文的整理结集。1996年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全书分8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阐述对训诂学在当代发展的宏观认识和改造训诂学的总思路。第二部分是在清..

《可洪音义》

《毛诗故训传》

《毛诗故训传》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传至西汉,分为四家:齐、鲁、韩、毛。《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29卷,《毛诗故训传》30卷,但称“毛公之学”,不著其名。汉时,齐、鲁、韩三家为今文经..

《尔雅义疏》

《尔雅义疏》 : 清代郝懿行(1755~1823)撰。20卷。数易其稿,清道光二年(1822)成稿,后经王念孙校订,删节为19卷,于道光六年(1826)由阮元收入《皇清经解》首次刊行。咸丰(1851~1861)年间,杨以增等人据郝懿行原著传抄本..

《古韵标准》

《古韵标准》 : 江永著。此书由江永弟子戴震的举荐而被收入《四库全书》。最早的刻本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李文藻主编之《贷园丛书》本,刊刻时间略晚于《四库全书》本,亦为后来各本之祖本。书前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