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

    俚语 :

“俚语”一词最早见于汉语文献大概是在东汉时期,应劭《风俗通义·正失》有:“俚语:‘狐欲渡河,无奈尾何。’”又《愆礼》:“俚语:‘妇死腹悲,唯身知之。’”此后历代文献中常有所见,如唐李匡乂(一作李匡文)《资暇集》卷下:“俚语以车顿前为‘质’者,乃由不识‘轾’字故也。”《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这些“俚语”均指流传于民间的比较俚俗的语句。

某些俚语使用于特定的方言区域,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如“点儿背”“掉链子”“捞人”这些均属北京话里的俚语。丁惟汾《俚语证古》所收录的“俚语”大多是山东日照的方言词。有些俚语又具有社团性、行业性,如北京俚语中的“落作儿”指厨师到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去准备席面,“二进宫”本是监狱中用语,指第二次犯案被捕。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社团性、行业性的俚语也可能变成全民性的通用词语。

为您推荐

异形词

异形词 : 音义相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较常见,如“按语—案语”“百叶窗—百页窗”“成分—成份”“身份—身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前者为正..

褒义词

褒义词 : 词汇意义可分为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两类。感情意义是附加意义的一种,一般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表示说话人对思想对象的态度、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评价。词义中感情意义的褒义色彩是表明说话..

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 : 一般认为,一种语言的词汇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J.斯大林(Joseph Stalin,格鲁吉亚/苏联,1878~1953)关于基本词汇的论述常常被人们引用。一般都承认,属于基本词汇的词的特征是:全民性..

单纯词

同形词

同形词 : 例如,“行l”(xíng)—“行2”(háng)构成一组同形词,“行l”和“行2”语音、词义各不相同,只是字形相同,这两个词称为“同形词”。类似的例子包括“重l”(zhòng)—“重2”(chóng)、“打l”(dǎ)—“打2..

词形

词形 : 汉语中词的语音形式是音节或音节的组合,音节一般由声、韵、调构成,词的前后能停顿。如“人都有四肢(rén dōu yǒu sìzhī)”,由三个单音节词“人”“都”“有”和一个双音节词“四肢”构成,词之..

《双语词典学导论》

《双语词典学导论》 : 商务印书馆1997年出版,2001年推出修订本。本书构思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当时曾把双语词典研究纳入“七五”科研规划,作者认为系统论述双语词典理论框架的时机已经成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