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送气声母为后起说(语言)

上古送气声母为后起说(语言):

美国白保罗所提学说。白保罗《汉藏语概要》(1972年)及其后论文认为,上古汉语或原始汉语有前缀系统,这可以从不同的途径看到,首先是声母的送气与否。根据李方桂的研究,藏文中送气与不送气辅音的分布不均匀:浊声母可以在任何前缀后出现,送气清声母只能出现在[m-]、[h-]后,送气声母出现的范围比浊声母小得多。如[b-]、[d-]、[g-]等前缀后可出现浊音[b]和不送气清音[p],[m-]和[h-]前缀后可出现浊音[b]和送气清音[ph]。据此,白保罗认为,在更早的阶段,送气与否不构成音位对立,而是由前缀决定。他进而推断:高本汉所拟的汉语上古塞音声母,不送气的过去有前缀,送气的过去没有前缀,是前缀把送气的成分取消了。如“苦”和“肝”,这两个词按照藏缅语的证据是同源的。汉语的“苦”声母送气,上古音拟为*k‘u,这个词在藏文为[kha],缅文为[khâ],拉祜语为[qhâ],都看不到前缀的痕迹,它来自原始汉藏语的*ka。反之,汉语的“肝”,声母不送气,上古音拟为*kan,根据藏缅语的证据,这个词的原始汉藏语拟音为*b-ka-n,原先有个前缀。又如汉语的“九”,高本汉所拟上古音为*kiug,不送气,藏文为[dgu],原始汉藏语拟为*d-ku,有[d-]前缀。汉语“子”的上古音高本汉拟为*tsg,不送气,原始汉藏语为*b-tsa,有[b-]前缀。其实,上古汉语的声母送气与否系统与藏缅语的对应多数并不如此整齐,此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您推荐

声母➀

声母:音韵学名词。又称为“声纽”、“音纽”,或简称“声”或“纽”。指每个汉字音节的第一个音素。以辅音作为声母为常例,如,东(dōng)字的d[t];天(tiān)[t′ian]字的t[t′]。然亦有以元音开头之音节,如:鹦(īng),习惯上称此..

上古送气声母为后起说(语言)

上古送气声母为后起说(语言):美国白保罗所提学说。白保罗《汉藏语概要》(1972年)及其后论文认为,上古汉语或原始汉语有前缀系统,这可以从不同的途径看到,首先是声母的送气与否。根据李方桂的研究,藏文中送气与不送气辅音的..

旁转(语言)

旁转(语言):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或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构成旁转关系的字音主要元音彼此相近。清代孔广森的阴阳对转理论中包含了旁转的内容,他根据旁转来分古韵,将古韵十八部并为十二类。章炳麟《成均图..

通转(语言)

古匣群同母说(语言)

古匣群同母说(语言):关于上古声母的学说。高本汉《汉语和汉日语分析字典》(1923年)和《上古和中古汉语音韵纲要》(1954年),以匣母跟群母相配合,拟为上古的*gh-,在一、二、四等韵前变为中古的匣母,在三等韵前变为群母,他又把..

喻四归定说(语言)

喻四归定说(语言):曾运乾所创关于上古声母的一种学说。曾氏《喻母古读考》把喻母四等仍称为喻母,举古籍中的异文通假字、古读等资料,如古读夷如陈,读易如狄,读斁如度,读说如脱,读逸如迭,读轶如辙,读遗如隤等,认为喻(四)母古隶舌..

叶音说(语言)

叶音说(语言):关于上古韵母系统读音的一种错误学说。宋代一些学者在研究《诗经》押韵时,因不懂得语言是发展的,缺乏历史观点,以为古音和今音是一致的,只是在做诗时为了押韵的需要,临时改读某些字音。宋人把这种虚构的情况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