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通转说(语言)

古韵通转说(语言):

宋代吴棫所提学说。吴棫着《韵补》,主张通转说。按平声说,其书把古韵大致分为九部:(1)东部(冬钟通,江或转入);(2)支部(脂之微齐灰通,佳皆咍转声通);(3)鱼部(虞模通);(4)真部(谆臻殷痕庚耕清青蒸登侵通,文元魂转声通);(5)先部(仙盐添严凡通,寒桓删山覃谈咸衔转声通);(6)萧部(宵肴豪通);(7)歌部(戈通,麻转声通);(8)阳部(江唐通,庚耕清或转入);(9)尤部(侯幽通)。吴核的分部过于宽泛,虽把古韵大致分为九部,有些散字仍然是两三部兼收的,几乎是无所不通,无所不转。实际效果与叶音说相似。而且其书所引用的材料时代太长,他甚至引欧阳修、苏轼、苏辙的诗为证。他的书是缺乏科学性的。但此说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对了解宋代方音有一定作用。

为您推荐

古音有连读音变说(语言)

古音有连读音变说(语言):音变学说之一。俞敏《古汉语里面的连音变读(Sandhi)现象》(1948年),认为在古汉语中存在着四种连音变读类型:(1)逆同化型。指两个紧紧连接着的语音里的一个,受了另一个的影响,而把发音部位或方法改..

渐移(语言)

渐移(语言):王力所确认的汉语历史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之一。指一切音变都是渐变,没有突变,即一切音变都是向邻近的发音部位转移,一步步向前走,或一步步向后走,或是一步步高化或低化,决不会越级跳跃。韵母方面,如鱼部开口一..

i-音变(语言)

i-音变(语言):瑞典高本汉研究汉语音韵学时所用术语。原文是i-umlaut。umlaut是德文,直译是“转音”。有两个含义:(1)元音变化。一个音节中的元音受到后一个音节中元音的影响而产生的音变。如古英语*musiz>ms>近代英语mice(..

次对转(语言)

韵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

韵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音韵学研究内容之一。包括配合关系和音韵演变的条件关系。前者指汉语中韵母与声调的配合是有规律的,不是每一个韵母和每一个声调都能相配。后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韵母对声调的影响,韵尾辅音对声调..

正对转(语言)

正对转(语言):章炳麟《成均图》所用术语。《成均图》以“分界”为直径,将阴声韵阳声韵分开,两个半圆上的阴声韵和阳声韵两两相对。章氏认为凡阴阳相对为正对转,即在这些两两相对的韵部间发生的语音转变。如鱼部和阳部、东..

不规则音变(语言)

不规则音变(语言):指不符合历史音变规律的一些例外音变。根据新语法学派的理论,音变都是有规律的。这一看法是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基础。任何古音构拟体系中都有若干不规则音变。如王力《汉语史稿》(上册)在讲述上古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