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移(语言)

渐移(语言):

王力所确认的汉语历史语音发展的四种主要方式之一。指一切音变都是渐变,没有突变,即一切音变都是向邻近的发音部位转移,一步步向前走,或一步步向后走,或是一步步高化或低化,决不会越级跳跃。韵母方面,如鱼部开口一等字(“姑”类)在上古的读音是[a],现代北京话读[u],这不是从[a]一步跳到[u]的;幽部一等字(“曹”类)在上古的读音是[u],现代北京话读[au],这也不是从[u]一步跳到[au]的。声母方面,如精系齐撮字从舌尖的[ts]、[ts‘]、[dz]、[s]、[z]转移到舌面的[]、[‘]、[],是发音部位向后移;见系齐撮字从舌根的[k]、[k‘]、[g]、[x]、[]转移到舌面的[]、[‘]、[],是发音部位向前移,二者会合在一起了。渐移,一般不走回头路。但是,也有先退一步然后再前进的;也有先进一步,然后再后退的。如月部一等曷类字,由先秦的[at]到两汉、南北朝、隋、唐、五代的[at]是退,到宋代的[at]是进,到元、明、清的[]是退,到现代北京话的[]是进。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渐移的性质是一种非音位变化。音变是逐渐的是语言学界的传统认识。不过,近年由美籍语言学家王士元提出的词汇扩散论(lexical diffusion theory)对此说提出严重挑战。

为您推荐

i-音变(语言)

i-音变(语言):瑞典高本汉研究汉语音韵学时所用术语。原文是i-umlaut。umlaut是德文,直译是“转音”。有两个含义:(1)元音变化。一个音节中的元音受到后一个音节中元音的影响而产生的音变。如古英语*musiz>ms>近代英语mice(..

次对转(语言)

次对转(语言):章炳麟《成均图》所用术语。指韵部自旁转而形成的对转。即发生了语音转变的一些阴声韵和阳声韵,在《成均图》上不是两两相对,而是通过旁转关系而形成的对转。如寒部与青部有旁转关系,青部与支部有对转关系,寒..

韵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

韵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音韵学研究内容之一。包括配合关系和音韵演变的条件关系。前者指汉语中韵母与声调的配合是有规律的,不是每一个韵母和每一个声调都能相配。后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韵母对声调的影响,韵尾辅音对声调..

正对转(语言)

不规则音变(语言)

不规则音变(语言):指不符合历史音变规律的一些例外音变。根据新语法学派的理论,音变都是有规律的。这一看法是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基础。任何古音构拟体系中都有若干不规则音变。如王力《汉语史稿》(上册)在讲述上古韵母..

音变规律论(语言)

音变规律论(语言):历史语言学的一条基本理论。也是汉语语音史的理论基础。语言里一个音发生了变化,就不限于这一孤立的变化,它一定会影响到许多词的同样的音。如英语wyf变为wife(妻子),Iyf变为life(生活),bryd变为bride(新..

音节表(语言)

音节表(语言):语言的音韵系统(此处指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三要素综合配列而成的表。一般用表格的方式来表现,并多横列声母,竖列韵母和声调,在不同的音韵地位上填出有关的汉字,有音无字的地方就画个圈或方框,完全空白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