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说之一。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主张通过词品把词类与一定句法中的词联系起来,用品说明词的变化用途。孤立的词讲类而不讲品,入句的词讲品而不讲类。位即指品词在句中的位置。如主语的首品叫主位,宾语的首品叫目的位,判断语中的首品叫表位等。此外还包括关系位,同位。利用词品说是要解决入句后词性转变问题,利用位说是为区别同一词品在句中的不同位置。品位说在整体上构成对句子格局的全面描写。
品位说(语言)
品位说(语言):
语法学说之一。王力《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主张通过词品把词类与一定句法中的词联系起来,用品说明词的变化用途。孤立的词讲类而不讲品,入句的词讲品而不讲类。位即指品词在句中的位置。如主语的首品叫主位,宾语的首品叫目的位,判断语中的首品叫表位等。此外还包括关系位,同位。利用词品说是要解决入句后词性转变问题,利用位说是为区别同一词品在句中的不同位置。品位说在整体上构成对句子格局的全面描写。
关于《切韵》性质的讨论(语言):音韵问题讨论之一。关于《切韵》性质的研究和讨论是涉及汉语史研究的根本问题。历史上关于《切韵》性质的讨论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从唐代到清代乾嘉学派以前,讨论内容主要集中在《切韵》..
明清等韵学理的运用(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明清时代学者们对于等韵学理论曾经作了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成果的运用表现在:(1)运用等韵学理制作韵图,置于韵书之首,以表现韵书中的反切系统,如章黼的《韵学集成》、李光..
虚字实字说(语言):①中国传统语文学将字〈词)划分为两大范畴的学说。《马氏文通》前,虚字实字标准不甚统一,一般实字多指名词;虚字通常包括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形容词虚实不定,用作主语、定语时多看作实字,用作..
等韵门法的发展(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从唐写本守温韵学残卷已经载有简单的*等韵门法,《通志·艺文略》曾着录《切韵内外转钤》、《内外转归字》看,早期的等韵门法数量较少,内容也较单纯,而且门法和韵图是分别行世..
叶韵说(语言):音韵学说之一。六朝隋唐至宋代后,按当时语音诵读上古诗歌和其他韵文多有不谐,便改读韵字,以求谐和。这种改读称为叶韵。如朱熹在《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下注:“音肱,叶古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