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名义说(语言)

《切韵》名义说(语言):

音韵学说之一。

主要有二说。(1)李荣《陆法言的〈切韵〉》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金代韩道昭《五音集韵》认为反切上字叫做“切”,反切下字叫做“韵”。“切韵”乃反切上下字之意。(2)王显《〈切韵〉的命名和〈切韵〉的性质》指出,“切”字专指反切上字是在800年以后,在此之前,反切只称“反”不称“切”。

根据《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残卷(王一)“凹”字下所云“名之切韵,诚曰典音”,以及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篇》“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圜;讹音之作,甚于枘方”,认为“切”为切正,即正确规范之意,“切韵”就是正确规范语音意。

为您推荐

反切名义说(语言)

反切名义说(语言):音韵学说之一。主要有二说:(1)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戴震《声韵考》据唐元度《九经字样》序:“避以反言,但纽四声,定其音旨。”认为南北朝以上称“反”,到唐代孙愐《唐韵》避讳“反”字,始改称“切”;(..

字母的名义(语言)

字母的名义(语言):音韵学史研究内容之一。魏晋南北朝时,译经者把梵文元音译为“声势”,辅音译为“体文”,又译作“字母”。所谓“字母”,取其能孳乳产生他字之义。唐宋等韵学家将此概念引入汉语,称汉语的声母为字母,如三十六..

《广韵》名义说(语言)

《广韵》名义说(语言):音韵学说之一。陆法言《切韵》问世以后,以其体系完整和具有代表性,深得时人欢迎;加之唐代盛行诗赋,悬科取士,亦以此书为准,故《切韵》广为流传。传写既多,名称部目就不能尽同,流布既广,修订补充者就纷纷而..

《切韵》名义说(语言)

切韵研究(语言)

切韵研究(语言):音韵学书。邵荣芬着。首述《切韵》性质。以下参照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和《广韵》,主要对《切韵》的声、韵类别,拟音及疑难问题加以考证。末列宋跋本《王韵》音节表,以总结本书的全部结论。作者认为《切..

土族语民和方言(语言)

土族语民和方言(语言):土族语两大方言之一。分布在青海民和、大通两县。元音不分长短。复辅音较少。借词和固有词里都有[dz]、[]辅音。互助方言的[x]、[f]与民和方言的[q]、[x]对应。常用的复数附加成分[-taη]。并有一个表示人或职称..

空格理论(语言)

空格理论(语言):语音理论之一。”空格”(英语叫empty space,法语叫case vide),指一个音位构造系统中的空位。具体言之,是指某个音位相关系统中,音位系列和音位序列的交叉点上,可能有一个音位但实际上却没有的空格。如从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