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切名义说(语言)

反切名义说(语言):

音韵学说之一。主要有二说:(1)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戴震《声韵考》据唐元度《九经字样》序:“避以反言,但纽四声,定其音旨。”认为南北朝以上称“反”,到唐代孙愐《唐韵》避讳“反”字,始改称“切”;(2)陈澧《切韵考》等以为魏晋时代即已“反”与“切”并用,两者都是反复切摩之义,唐元度所云,乃自述其书体例,顾、戴二氏误解。现代学者认为,敦煌石窟发现的唐写本《唐韵》、五代刻本《切韵》概作“反”,不作“切”,反切一名的取义,当依后说为是。李元《音切谱》以为反切上字为“反”,反切下字为“切”,李汝珍《李氏音鉴》已斥其妄。

为您推荐

反切概说➀

反切概说:音韵学书。今人林序达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共10章。分三部分:1-4章介绍反切基本原则、反切的产生与发展;5-8章介绍《切韵》音系的声、韵、调系统,反切用字及中古音到现代音韵的发展变化,为反切今读提供必要..

反切➀

反切:我国汉代末年产生的,用两个汉字来拼切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古人称“反”或“翻”,也称“切”,都是拼合之意。用来拼合的前一字称为反切上字,后一字称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基本规律是:反切上字必..

反切法

反切法:古代汉语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是东汉末年才出现的新式注音法,当时,梵文佛经传入中国,梵文是拼音文字,有的学者从梵文和汉字的对比中,悟出拼音的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来分析汉字的读音,分析出汉字的声和韵,又用两个汉..

反切比较法(语言)

《切韵》反切上下字清浊搭配说(语言)

《切韵》反切上下字清浊搭配说(语言):陆志韦《古反切是怎样构造的》所提反切的学说。陆氏对《切韵》反切上下字的清浊搭配关系进行了统计,发现在浊声字的反切里有规避浊声切下字的趋势,在清声字的反切里也有规避清声切下..

例外反切(语言)

例外反切(语言):指《切韵》系韵书中不合反切通例的切语。反切以二字定一字之音,上字定所切字的声母,下字定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上字必须完全相同。韵母的介音、元音和韵尾及声调的平上去入,下字亦必..

反切(语言)

反切(语言):也叫“反”、“翻”、“切”、“反言”、“反音”、“反语”。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如“当[taη]孤[cku]切都[ctu]。这里的“当”表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