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反切上下字清浊搭配说(语言)

《切韵》反切上下字清浊搭配说(语言):

陆志韦《古反切是怎样构造的》所提反切的学说。陆氏对《切韵》反切上下字的清浊搭配关系进行了统计,发现在浊声字的反切里有规避浊声切下字的趋势,在清声字的反切里也有规避清声切下字的趋势。这种规避趋势各出现于下列的声母和韵母条件之下:

一等、二等、四等、三A、三C(喉牙唇音)皆浊避浊;三D、三B(喉牙唇音)、三等(知组、庄组、来母)皆清避清。

从上述的结果可以看出,浊避浊和清避清不但不出现在所有类型的韵里,而且不同时出现在同一类型韵里,即出现浊避浊的就不出现清避清,反之亦然。可见这种规避趋势与韵母有一定的关系。又清避清大多集中于喉牙音,而浊避浊则不受这个限制,可见这种规避趋势与声母也有一定关系。总之,这种规避趋势”好象是由几个不同的因素产生的”。

为您推荐

反切➀

反切:我国汉代末年产生的,用两个汉字来拼切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古人称“反”或“翻”,也称“切”,都是拼合之意。用来拼合的前一字称为反切上字,后一字称为反切下字,被注音的字称为被切字。反切的基本规律是:反切上字必..

清浊(语言)

清浊(语言):①*清音和*浊音的合称。“清“包括全清、次清;“浊”包括全浊、次浊。②指口呼。“清”表示韵母为开口呼,“浊”表示韵母为合口呼。元和《新声韵谱》云:“笼唇则言音尽浊,开齿则语气俱轻。”(此“轻”字与“清..

反切法

反切法:古代汉语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是东汉末年才出现的新式注音法,当时,梵文佛经传入中国,梵文是拼音文字,有的学者从梵文和汉字的对比中,悟出拼音的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来分析汉字的读音,分析出汉字的声和韵,又用两个汉..

反切比较法(语言)

《切韵》反切上下字清浊搭配说(语言)

《切韵》反切上下字清浊搭配说(语言):陆志韦《古反切是怎样构造的》所提反切的学说。陆氏对《切韵》反切上下字的清浊搭配关系进行了统计,发现在浊声字的反切里有规避浊声切下字的趋势,在清声字的反切里也有规避清声切下..

内外(语言)

内外(语言):也叫“内三外二”。等韵门法之一。指内转摄中的照二组字作切下字时,应依切上字来决定被切字的等第,这是由于内转摄中的照二组字是*假二等;在外转摄中的照二组字作切下字时,被切字仍依音和门法列于二等。本门法..

等韵门法(语言)

等韵门法(语言):简称“门法”、“门”、“法”。说明等韵图的列字方式与韵书反切之间关系的条例。用以指导韵图的使用者如何根据反切从韵图中检索字音。早期韵图大致上是依据韵书而编制的,但由于韵书中少数反切制作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