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研究(语言)

文学语言研究(语言):

语言专题研究之一。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1952年中国语文杂志社召开“新闻语言座谈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相声语言座谈会”。《人民日报》连载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87年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召开文学语言研讨会,《修辞学习》杂志为此出专号。在文学作品语言的分体研究方面,主要论着有铁马《论文学语言》,徐中玉《写作和语言》,王力《略论语言形式美》,王瑶《五四时期散文的发展及其特色》,余恕诚《〈创业史〉的语言艺术》,闻捷《谈〈刘三姐〉歌词的语言》,汪景涛《试论相声的语言》,孟金弟《“三突出”模式的人物语言》,胡范铸《文学语言阐释刍议》,申小龙《汉语文学语言的流块建构》,马少波《戏曲语言与普通话》,老舍《喜剧的语言》、《儿童剧的语言》、《戏剧语言》,李准《情节、性格和语言》等。在作家语言研究方面,主要论着有徐中玉《鲁迅的写作艺术》,高明凯、姚殿芳、殷德厚《鲁迅和现代汉语文学语言》,《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毛泽东语言研究专号,朱彤《鲁迅的语言艺术》,邢公畹《〈红楼梦〉语言风格分析上的几个先决问题》,张煦侯《试论刘勰的语言风格》,郭锡良《韩愈在文学语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等。在文体风格方面,主要论文有程祥徽《汉语风格论》,张须《风格考源》,迩遥《文体和风格》等。在文风方面,王伯熙着《文风简论》。在语言史方面,吴晓玲作《谈开国十年以来艺术语言的发展问题》,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组的《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的变迁和发展》一书对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历史发展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为您推荐

《高尔基研究》

《高尔基研究》:王远泽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7月版。30万字。包括绪论、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论述高尔基早期创作的阶级实质、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明确指出高尔基的早期创作属于无产阶级思想范畴,是新兴的无产阶级..

《托尔斯泰作品研究》

《托尔斯泰作品研究》:雷成德等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36万字。收入11篇论文。通过托尔斯泰的《幼年、少年、青年》、《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教育的果实》、《黑暗的势力》、《..

《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

《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倪蕊琴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版。28万字。分5个部分:托尔斯泰与俄国同时代作家的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与中国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与欧美文学之关系的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与苏联..

《俄国文学研究》

《抗倭演义(壬辰录)及其研究》

《抗倭演义(壬辰录)及其研究》:〔朝鲜〕南永鲁着。韦旭升译着。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0月版。37.8万字。记述16世纪末日本大举入侵朝鲜,朝鲜兵败、请求中国明朝出兵共同抗倭终获胜利的历史事件。描绘倭寇施暴行、海上大..

《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

《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李国栋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16万字。共4章。前3章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对夏目漱石的作品进行内发式的研究,从中晚期作品中找出大量作为核心概念使用的“头脑”和“心灵”,与早期作品..

《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

《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副名:兼论与清代文学之关联。金柄珉着。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21.3万字。共6章。从以“白塔”同人为中心的北学派的思想倾向、文学活动、文学观念、创作价值及其与经学派等其他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