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龟兹文(语言)

焉耆—龟兹文(语言):

旧称“吐火罗文”。中国新疆古代焉耆、高昌、龟兹地区居民使用的一种文字。源出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笈多斜体。所记录语言属印欧语系仙都姆(Centum)语支。一说属印朗语族东语支。分两种方言:一种主要使用于焉耆、高昌(今吐鲁番)一带,另一种仅限于龟兹(今库车)地区。曾被分别称为“甲种吐火罗语”和“乙种吐火罗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考古队在阿富汗发现了“真吐火罗语”,因而中国学术界于1980年10月正式把旧称“吐火罗文”改称“焉耆一龟兹文”。文献很丰富,多属于四至八世纪,有文学作品、宗教文献、字书、公文、帐册、医术、占卜、历史以及石刻题记等。中国及德、法、英、美、俄、日本、丹麦、瑞典等国学者对焉耆一龟兹文资料进行过搜集研究。

为您推荐

满文(语言)

满文(语言):也叫“清文”。中国满族使用过的文字。一种音位文字类型的拼音文字。分老满文和新满文两种。老满文系额尔德尼和噶盖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命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在蒙古文字母基础上创制的,与蒙古文在字..

波拉苗文(语言)

波拉苗文(语言):也作“柏格理苗文”。拼写苗语川黔滇方言滇东北次方言的一种拼音文字。英国内地会传教士S.柏格理(1884——1915,汉名潘乐德)到贵州威宁传教时,于1905年与苗族布道员张武、王胜模、汉族布道员李司提文吸收..

于阗文(语言)

于阗文(语言):也叫“和阗文”、“于阗塞克文”。中国新疆古代于阗地区塞种居民使用的文字。源出于印度婆罗米文字的笈多正体。所记录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语支。于阗文有楷书、草书和行书三种形式。字多合体连写。..

哈尼文(语言)

傈僳文(语言)

傈僳文(语言):中国傈僳族使用的文字。历史上曾创制过傈僳文多种:(1)音节文字。使用于云南丽江地区维西县。系傈僳族汪忍波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造。共九百多字。字形近似汉字和*东巴文。(2)变体罗马字。使用于云南怒江..

毗伽可汗碑(语言)①

毗伽可汗碑(语言):唐代突厥碑刻。开元二十二年(735年)立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右岸和硕柴达木湖畔。清代光绪十五年(1889年)发现。刻有汉、突厥两种文字。突厥文共八十行。内容主要是记功。碑文为利特勒所撰。..

苗文(语言)

苗文(语言):中国苗族使用的文字。建国前曾出现过几种老苗文。如: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禁用的湖南城步县“篆字”;清末湘西苗族秀才石板塘利用汉字的“形声”、“会意”两种造字方法,创制的一千多个苗文;外国传教士在贵州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