俪偶(语言)

俪偶(语言):

指若干句法相似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现象。俪、偶为成对、相应之义。在俪偶句的相应位置上的词往往同义或近义。如汉代繁钦《定情诗》:“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致殷勤?约指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诗中“拳拳”、“殷勤”、“区区”、“叩叩”处于俪偶句相对应的位置上,均有恳挚款诚之意。考察俪偶句有助于推求词义。如《文选·四子讲德论》:“是以空柯无刃,公输不能以斵;但悬曼矰,蒲苴不能以射。”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下》根据俪偶句的特点,指出“‘空’与‘但’对,‘但’亦‘空’也。‘曼’与‘无对,‘曼’亦‘无’也。”

为您推荐

对校(语言)

对校(语言):也叫“死校”。校勘方法之一。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相对读,校其异同。一般选用一种较好的本子作底本,再以其他本子参校,把不同之处注于其旁。此法由来已久,西汉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

读为(语言)

读为(语言):也叫“读曰”。用注音来破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如《周礼·地官·均人》:“均人掌均地政。”郑玄注:“政读为征,谓地守、地职之税也。”贾公彦疏:“郑破政为征者,以经政是政教之政,非征税之征,故破之也。”《汉书·西..

也(语言)

也(语言):训诂用语。用于判定某词语具有某种意义。其基本形式是“某,某也”。多用于表示被解释词和解释词为同义或近义关系。如《周易·彖上传》:“师,众也。”《说文·人部》:“佳,善也。”有时也用来推源、破假借字、下义..

联绵字(语言)

或说(语言)

或说(语言):也叫“一说”。相当于“或曰”。如枚乘《七发》:“钟岱之牡,齿至之车。”李善注:“《汉书》曰:‘赵地,钟岱石比,迫近胡寇。’如淳曰:‘钟,所在未闻。石,山险之限,在上党曲阳。’《吕氏春秋》曰:‘代,故马郡,宜马。’齿至..

读若(语言)

读若(语言):也叫“读如”。多用于拟声注音的训诂用术语。如《说文·口部》:“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一般说来,“读若”、“读如”的功用是“拟其音..

辑佚(语言)

辑佚(语言):指收罗群书所引某书之佚文编辑成书的工作。由于古文献多次遭致人为毁坏与自然损伤,所以,古代许多学者都很重视辑佚工作。今存五代以前的集部书籍大多是辑佚的本子。早在晋代,梅赜就辑过伪《古文尚书》。宋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