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叫“一说”。相当于“或曰”。如枚乘《七发》:“钟岱之牡,齿至之车。”李善注:“《汉书》曰:‘赵地,钟岱石比,迫近胡寇。’如淳曰:‘钟,所在未闻。石,山险之限,在上党曲阳。’《吕氏春秋》曰:‘代,故马郡,宜马。’齿至之车,未详。或说曰,《公羊传》曰:‘先轸谓晋侯曰:君马齿至矣。’言以齿至马驾车也。《战国策》曰:‘骥之齿至矣,服槛车而上太行也。’”
或说(语言)
或说(语言):
也叫“一说”。相当于“或曰”。如枚乘《七发》:“钟岱之牡,齿至之车。”李善注:“《汉书》曰:‘赵地,钟岱石比,迫近胡寇。’如淳曰:‘钟,所在未闻。石,山险之限,在上党曲阳。’《吕氏春秋》曰:‘代,故马郡,宜马。’齿至之车,未详。或说曰,《公羊传》曰:‘先轸谓晋侯曰:君马齿至矣。’言以齿至马驾车也。《战国策》曰:‘骥之齿至矣,服槛车而上太行也。’”
读若(语言):也叫“读如”。多用于拟声注音的训诂用术语。如《说文·口部》:“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一般说来,“读若”、“读如”的功用是“拟其音..
辑佚(语言):指收罗群书所引某书之佚文编辑成书的工作。由于古文献多次遭致人为毁坏与自然损伤,所以,古代许多学者都很重视辑佚工作。今存五代以前的集部书籍大多是辑佚的本子。早在晋代,梅赜就辑过伪《古文尚书》。宋代金..
刻本(语言):雕版印成的图书。中国雕版印书术发明很早,唐代就有书商、私人和官府刻书。自从雕版刊印书籍之后,依照时代不同,可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和清刻本等。根据刻印地区不同,可分为浙..
重言(语言):也叫“重语”、“重文”。两个相同的汉字叠用。分为两类:(1)叠词。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重叠,其意义基本上是单音词意义的叠加,但增添了新的附加意义。如“渐渐”、“岁岁”等。(2)叠字。两个形音完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