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若(语言)

读若(语言):

也叫“读如”。多用于拟声注音的训诂用术语。如《说文·口部》:“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一般说来,“读若”、“读如”的功用是“拟其音”(即注音),“读为”、“读曰”的功用是“易其字”(即破假借),但是,有时“读若”、“读如”的作用和“读为”、“读曰”相同,也是用本字来破假借字。如《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这是古人使用术语不严密而产生的混乱情况,所以前人对“读若”的性质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读若”是拟音(段玉裁)。一说“读若”是明假借(钱大昕)。一说“读若”既是拟音又是兼明假借(王筠)。

为您推荐

读若某同(语言)

读若某同(语言):相当于“读与某同”。如《说文·走部》:“,半步也。从走,圭声。读若跬同。”王筠《说文释例》云:“凡言‘读与某同’者,言其音同也。凡言‘读若某同’者,当是‘读若某’句绝,‘同’字自为句,即是一字分隶两部也..

也(语言)

也(语言):训诂用语。用于判定某词语具有某种意义。其基本形式是“某,某也”。多用于表示被解释词和解释词为同义或近义关系。如《周易·彖上传》:“师,众也。”《说文·人部》:“佳,善也。”有时也用来推源、破假借字、下义..

读若(语言)

读若(语言):也叫“读如”。多用于拟声注音的训诂用术语。如《说文·口部》:“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一般说来,“读若”、“读如”的功用是“拟其音..

辑佚(语言)

重语(语言)①

重语(语言):即“重言”。如《尔雅·释训》:“绰绰、爱爰,缓也。”郭璞注“皆宽缓也,悠悠、、丕丕、简简、存存、懋懋、庸庸、绰绰,尽重语。”..

义疏(语言)

义疏(语言):也叫“疏”、“义注”、“义赞”、“义章”、“义证”、“谊府”、“注疏”、“章疏“、“讲义”、“正义”、“义略”、“义钞“、“述义”、“兼义”、“别义”、“疏义”、“讲疏”、“文句义”等。简称..

刻本(语言)

刻本(语言):雕版印成的图书。中国雕版印书术发明很早,唐代就有书商、私人和官府刻书。自从雕版刊印书籍之后,依照时代不同,可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和清刻本等。根据刻印地区不同,可分为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