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本(语言)

刻本(语言):

雕版印成的图书。中国雕版印书术发明很早,唐代就有书商、私人和官府刻书。自从雕版刊印书籍之后,依照时代不同,可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和清刻本等。根据刻印地区不同,可分为浙本、闽本、蜀本、平阳本(山西临汾)等。从刻书者来区别,可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根据字体大小、印刷颜色与装订不同,可分为大字本、小字本、兰印本、红印本、朱墨本、巾箱本、袖珍本等。根据增删和批点评注情况,可分为增订本、删本、节本、函本、残本、批点本、评本、注本、配本等。刻本图书的流通,对传播和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作用。

为您推荐

写刻本

写刻本:明代中叶以后采用手写字体上版刻印的一种刻本类型。明代中叶以前的历代刻本一直采用手写字体上版刻印,但明代正德、嘉靖年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横细竖粗、横平竖直、整齐方正的刻书字体,人称“宋体”、“匠体”或“硬..

刻本

刻本 : 泛指我国雕版刻印的书籍。与写本(抄本)、拓本、石印本相对。“刻本”又称“刊本”,或称“版”。如“宋刻本”、“宋刊本”、“宋版”都是指宋代雕板刻印的书。现存我国的古代小说绝大多数都..

写刻本➀

写刻本:古代刻本。书写上版,每请善书者为之,亦有作者自写的。此谓写刻本,和精刻本的意义相近。写刻本照例要把书写人的姓名刻在版口、框外或卷尾,或见于序跋题识。如明夫容馆本《楚辞章句》,卷一书尾有“姑苏钱世杰写,章芝刻..

五代刻本➀

家刻本➀

家刻本:私人家中刻印的书。亦称家塾本。家刻本有以姓名称之者,如宋黄善夫本、明游居敬本;有以斋、堂、馆名称之者,如知不足斋本、世采堂本等。家刻本一般均精于校雠。家刻本记载最早见于《新五代史·和凝传》“集百余卷,尝..

辽刻本➀

辽刻本:古刻本名。辽国书禁甚严,不准外传,故所刻书流传极少。刻本有统和十五年(997)幽州僧行均着《龙龛手镜》等书。统和二十一年之前始刻佛经大藏1部,到辽兴宗时,称为《契丹藏》,过去认为已失传,且当作梵夹本,朝鲜刻的《大藏..

金刻本➀

金刻本:金代刻本以平阳为中心,平阳一名平水(今山西临汾),其地产纸丰富,书坊很多。北宋亡后,汴京书肆和雕版工人,一部分移此,使私人书坊更多。如陈氏书轩、王氏中和轩都刻印了不少书籍,尤以张氏*晦明轩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