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

出版时间:1985-10

风骨 : 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术语。在魏晋六朝,人们常用风骨品评人物,也有人用来品评书法和绘画。刘勰则用风骨评文,并在《文心雕龙》里列《风骨》一篇,对它作了专门论述。《风骨》里说:“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 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 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 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大意是说,心情不畅时要表达思想感情,一定要从风出发; 在推敲安排文字时,就应该首先注意骨。文辞需要骨,就象身体要树立骨架; 思想感情包含风,就好象形体里有了生气。言辞端庄正直,文章才会有骨; 意气迅疾爽朗,文章的风才能清纯。如果文章辞藻丰富,但没有风骨,它的文采就不会鲜明,声韵也不会有动人的力量。这里没有为风骨下定义,后人的解释就出现了许多分歧。从刘勰的论述看,风是对思想感情方面的要求,骨是对文辞方面的要求。风骨就是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总的要求,即作品要有生气,明朗刚健,遒劲有力,足以感人。关于风骨与风格的关系,不少人认为风骨就是风格。也有人认为,风骨并不等于风格。







为您推荐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 指汉末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等作家创作大量优秀诗歌所形成的一种良好特色。表现为诗歌内容充实,反映动乱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抒发作者渴望国家统一的理想和抱负;大抵情辞慷慨,格调刚健,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