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 [日本]松尾芭蕉

出版时间:2009-12

所思 [日本]松尾芭蕉 : 漫漫此大道,
前行寥寥人甚少,
暮秋时节到。

(陆坚译)


【赏析】
此俳句写于1694年(日本元禄七年,中国康熙三十三年)。前言“所思”,是有所思、有所感触的意思。因而此句不是写实,而是抒发感慨,寄托胸中之思。
“此道”,一般认为是指艺术之道。以往的门人弟子跟随松尾芭蕉一起走过来的,几乎没有一人。但是,联想到9月26日在新清水茶店,他兴致勃勃地参加连句句会,作为当时发句而作的此句,那就不是为批评门人而发的了。诚然,艺术之道无疑是孤独的步行。但是此句也述说了人生的寂寥之道,非本人去闯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才加上前言“所思”二字。在旅途中病倒的芭蕉,或许已意识到自己的寿命已不长了。所以笔者认为“此道”也是指西方的极乐世界。这样,句中的“前行寥寥人甚少”的咏叹,才能顺理成章。
与此句同时作成的,还有“人声甚热闹,熙熙攘攘行此道,欣然秋日到”。从这一俳句中还可以看出芭蕉眷恋友人之情谊。正因为芭蕉孤独寂寞,所以更怀念人们的热情和诚挚。但结果芭蕉还是把此句舍去,仍采取“漫漫此大道,前行寥寥人甚少,暮秋时节到”之句。句中“暮秋”,是特别强调孤独、寂寥的意象。
芭蕉这一内容宏丰的俳句,主要是通过耐人寻味的意象加以表现的。而这类意象在中国唐宋诗赋中很容易找到相似的面影。如唐朝李颀《百花原》诗云:“百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已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唐朝耿《秋日》诗云:“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松尾芭蕉以及上述这些诗赋,不仅通过多种手法对秋天的声、容、势、威作了生动而又逼真的描绘,使人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而且把自然的秋天和人生的“秋天”两者和谐地融合为一个萧疏的意境,使人不由产生对秋色和人生的凄寂而严峻的审美思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诸多联想。

(陆坚)







为您推荐

《丑陋的日本人》

《丑陋的日本人》:〔日〕高桥敷着。张国良等译。广州文化出版社1988年1月版。13万字。又许金龙等译,作家出版社1988年4月版,15万字。作者在南美任教多年,发现日本人最引以自豪和向往的却为外国人所不齿,他们力图避开的往往..

《日本散文选》

《日本散文选》:陈德文编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版。20万字。选收日本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50位作家的50多篇散文。所收作品,有的生动而细腻地描写日本列岛四季的变化,情景交融,历历如绘;有的着意探索日本古代传统之..

《日本新感觉派作品选》

《日本新感觉派作品选》:〔日〕川端康成等着。杨晓禹等编。作家出版社1988年9月版。21.8万字。新感觉派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强调对官能感觉的真实描摹,创造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动态艺术形象,既达到相当高的..

《日本史上最长的一天》

《日本短篇小说选》

《日本短篇小说选》:高慧勤编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3月版。42万字。选收22位作家的23篇短篇小说。以19世纪末日本文学史上“红露时期”作家幸田露伴的《锻刀记》开卷,以20世纪70年代推理小说家西村京太郎的《敦厚的..

《日本现代诗选》

《日本现代诗选》:武继平等译。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版。20.5万字。以发展顺序为主线,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分派编排,选收自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

《日本文学简史》

《日本文学简史》:雷石榆着。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版。17万字。分上下2篇,共11章。上篇介绍日本古代文学,包括史前的口头文学和奈良时期、平安时期、镰仓与室町时代、江户时期的文学发展与演变;下篇介绍日本现代、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