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阿特拉图姆 [德国]格吕菲乌斯 : 你的豪奢的坟墓是用剥削来的钱,
和穷人们流出的汗水和眼泪所建,
现在被战争劈开,你那腐烂的尸骨
被一条愤怒的野狗疯狂地扯来扯去。
有人搬砖头,有人把美丽的墓碑搬走,
有人把大理石块拿去镶他的窗口。
而且说: 取于众人者,众人亦必须取还。
有一位陌生人见此,不由得为你羞惭。
他哀痛: 目睹你死后还不免遭此一劫,
我哀痛: 在你死前没有发生这一切。
(钱春绮译)
【赏析】
乍看题目我们会以为这是格吕菲乌斯所作的一首悼亡诗,实际上这是一首以悼亡诗为名义的讽刺短诗。
诗歌中的大部分诗句都采用跨行诗句写成,这不仅使诗行的语词更富有表现力,而且使节奏更为接近日常口语。诗人在这首诗中是与抒情主人公合一的,而听众则分为显性的“你”和隐性的旁听者。第二人称的“你”显然是已经死去的“阿特拉图姆”。诗人对着阿特拉图姆进行直接地控诉,控诉逝者生前强奢豪夺,用尽穷人的血泪建造豪奢的坟墓。接着冷峻地将坟墓被掘,野狗撕扯暴尸,片瓦不存的“惨景”告诉他,作者在转述这让人胆战心惊的场面时却丝毫没有显示出丁点的怜悯之情,而耳畔传来的旁人的一句“取于众人者,众人亦必须取还”的呐喊自然道破了其中的缘由。原来饱受阿特拉图姆暴虐的人们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愤恨,但是,显然多年来所受暴君的蹂躏和掠夺所致的心头之恨,并不可能因为这一次的歇斯底里而消解。
诗歌中的点睛之句是诗歌的最后三行:“有一位陌生人见此,不由得为你羞惭。/他哀痛: 目睹你死后还不免遭此一劫,/我哀痛: 在你死前没有发生这一切。”在这里,诗人让隐性听众的其中一位,以毫不知情的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来导出话题,而就是在他与我的一问一答中将诗歌的讽刺意味推向了最高点。西方国家也有入土为安的社会习俗,灵魂只有在大地母亲中才能真正地安息。死后暴尸是一件极其残忍的事情,陌生人自然会为此感到痛惜。但是,知晓事件缘由的抒情主人公就不同了,他哀痛的是人们没有能够早早地觉悟,在暴君生前就对他的暴虐进行反抗,死后的破坏坟墓并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人们应该勇敢地为自己的安定生活进行不屈的抗争。在这里,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告诫隐性的听众,亦即饱受罹难的穷人们而不是对显性的“你”——阿特拉图姆说的。
此悼诗非彼悼诗,诗人作出这样的显性和隐性听众的区分,更加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效果,彰显了真正的写作意图。
(沈喆)
出版时间:2009-12 祖国之歌 [德国]克洛卜施托克 : 我是一个德意志少女! 眼睛碧蓝,眼光温柔, 我有一颗心, 它高尚、骄傲而又善良。 我是一个德意志少女! 我的碧眼会怒目相向, 我的心会憎恨 那种轻视祖国的人!..
出版时间:2009-12 蔷薇 [德国]金特 : 我向蔷薇寻我的快慰, 那吸引住我心的蔷薇, 战胜严寒冰冻的蔷薇, 它的花一年到头常开, 在菩提树旁可看到蔷薇, 别处没这样可爱的花卉。 人们赞美褐色紫罗兰, 它们却也值得..
出版时间:2009-12 夏夜 [德国]克洛卜施托克 : 现在,当月亮的光辉 泻下到森林里面, 含有菩提树香的香气 飘进凉风之中, 我就不由想起爱友们的 坟墓,我看到林中 只是一片朦胧,闻不到 花香向我飘来。 哦,死者们,..
出版时间:2009-12 我倒愿意避开了你 [德国]金特 : 我倒愿意避开了你, 只是请再吻我一次, 趁我还没离开人世 而不得不斩断情丝! 请你体会强烈的欲望 和内心的不安的痛苦…… 最后一场的爱之别宴, 它的滋味是如此..
出版时间:2009-12 哀悼玛丽雅·泰莱希雅女皇 1780年11月29日 [德国]维兰德 : 德意志竖琴,高卢吉他 竞相拥入你的棺中; 哭声悲恸,琴声嘀嗒, 香烟袅袅升向天庭。 唯有那同情的叹息,悄悄地 淹没于普遍的忙碌。 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