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

出版时间:1992-08

接受理论 : 接受理论或称接受美学。从其研究范畴和理论的逻辑起点与英美读者反应批评并无明显的分野,在许多观点上是互相支持的,比如都承认文学意义在读者的阅读反应过程中。作为批评思潮源起于本世纪60年代末与70年代初的德国,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赫伯特·姚斯 (HansRobert Jauss) 在德国康斯坦泽大学任教时发表题为《提出挑战的文学史》论文(1967年;Literary Historyas a Challenge to Literary Theory;或译作《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成为接受理论的奠基作。随后姚斯的同事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 Iser)于1970年发表一系列重要著作支持和发展了这一学科的内容和思想。姚斯邀请一批从事文学的语言学研究的学者到康斯坦泽大学,组成研究小组,专门从事接受理论的研究。影响波及欧美,极大地发展了现代西方文论思想。
从总的来看,接受理论着力于文学的接受研究、读者研究、影响研究。姚斯不满于传统文学研究的定局和文学史编撰的模式化,同时对流行的形式主义有意识放弃历史知识也深为不满。对此提出挑战,认为“只有当作品的延续不再从生产主体思考,而从消费主体方面思考,即从作者与公众相联系的方面思考时,才能写出一部文学和艺术的历史。”“从个别作品的接受史到整个文学的接受史,进一步使我们看到并描述出,作品的历史必然决定并澄清文学的内聚力。”姚斯在他的著作中表现出对广泛的社会意识和历史知识的极大兴趣。伊瑟尔则有所不同。伊瑟尔受影响最大的是现象学,尤其英加登的文论思想,他的一些基本理论术语和一些关键性概念都是从英加登著作中借来的。因此伊瑟尔更重视个别本文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读者对本文作精细的研究。姚斯的研究属宏观研究,伊瑟尔的研究则为微观研究。
比较英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德国的接受理论显得温和中庸得多,在读者与本文之间一般采用协调的中间性道路,强调意义是本文和读者共同的创造。虽然本文未经阅读之前是以一种未定性结构和启示性结构的面貌出现,但本文毕竟是意义的居所。







为您推荐

接受理论

出版时间:1993-09 接受理论 : 美国霍拉勃(Robert C.Holub)著。这是一本较全面、系统介绍西方接受美学理论的专著。作者在该著中,对接受美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作了细致的考察。他指出:20世纪20年代在俄国产生的..

受众接受习惯

受众接受习惯 : 受众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视听行为方式。包括接收习惯(在何时、何地、何种环境、何种心理状况下收听、收看何种节目,与他人或单独、主动或被动收听、收视),理解习惯(对节目所传递信..

《红楼梦接受美学论》

《红楼梦接受美学论》:刘宏彬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28.3万字。用接受美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阐述接受美学的主要美学观点和研究“红学”的新方法。主要内容有:《红楼梦》主题或题旨之接..

接受理论

关于“依赖理论” 的论争

出版时间:1989-10 关于“依赖理论” 的论争 : 1983年,陈映真的短篇小说 《夜行货车》、《上班族的一日》、《云》等结集为 《华盛顿大楼》出版后,渔文在台湾《中国时报》1984年4月8日至13日连载了《愤怒的云—..

小说理论

小说理论 : 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指从理论的角度对小说本体、小说创作及小说批评的一般原理、规律和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其具体研究对象包括:(1)小说的特征、本质及其艺术规律;(2)小说文体的各种..

现代主义的小说理论

现代主义的小说理论 : 西方现代以反传统著称的文学流派关于小说创作的理论主张。理论上称现代主义,创作上则习惯于称现代派,是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