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研究 : 比较文学研究的种类之一。它主张对相互无实际接触影响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反对把比较文学局限于那种直接影响的实证分析。它注重美学分析,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各民族文学的异同及其原因,探寻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平行研究有一些分支学科,包括主题学、题材学、类型学、文体学、比较诗学等等。平行研究有一些特需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平行研究首先要确立一定的标准,建立关系,或是把要研究的问题提到一定的范围里来。例如钱钟书的《管锥编》对中外文学比较分析的有200多条条目,其中绝大部分是从无影响的平行角度去探讨,旨在寻求文艺创作的共同规律,以此标准来决定自己的研究范围。因而标准明确则研究问题的范围清楚,可比性也就明朗,探索也有价值。其次,由于平行研究不侧重影响而研究关系,所以对被比较的对象,就应当从“区分”其同异处着手。第一步须把外界因素与内在因素区分开来。所谓外界因素,是指文学之外的成分,如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心理、习俗、艺术、科学等等。而内在因素,指的是文学作品本身的成分,如语言运用、写作技巧、文体、节奏韵律、思想感情等等。第二步须再把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加以区分,即将内容部分的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同形式方面的结构、语言、韵律、体裁、技巧等区分开来。通过这样的区分,即可对其同、异进行排比归类与对照分析,不仅要注意其相似之处,也应当重视其相异之点。在进行这种区分与归类对照时,仍然存在着一个标准或“一定问题的范围”这一尺度问题。因为研究对象有时看来没有相似相异这组可比因素,而若起用一种有效的可比尺度,不仅能找到别人所未发现的相似之处与相异之点,而且还能顺利地进行分析与探索规律。例如美籍学者刘若愚在比较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英国女诗人罗赛蒂同样题材的名诗时,采用语言学中“动着的自我”与“动着的时间”等来进行分析,认为这两首诗在“自我向前动”与“时间是静止的”这种关系上是相同的,而在表达的情绪上,前者有相合的信心,后者却一味忧郁怀疑,则是相异的,因而有了这种可比性。
平行研究主要是在60年代由美国学派提出来的,从那时到现在平行研究已成为比较文学研究中占主要地位的种类。从广义上说,跨学科研究也可以被认为是平行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学派代表人物亨利·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二是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平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均趋于更成熟阶段。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