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批判

    《红楼梦》研究批判 : 1954年,我国文艺界围绕着《红楼梦》研究而进行的一场文艺论争和思想批判运动。1952年,俞平伯将解放前的旧作《红楼梦辨》加以修改,更名为《红楼梦研究》重新出版。1954年4月,俞平伯发表的新作《红楼梦简论》是他研究《红楼梦》成果的扼要总结。1954年9至10月,青年作者李希凡和蓝翎先后在《文史哲》和《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尖锐地批评了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和方法。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文艺界的普遍重视。毛泽东为此写了一封信给中央政治局,指出“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看样子,这个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也许可以开展起来了。”1954年10月下旬,中国作协古典文学部邀请全国著名的专家教授召开红楼梦研究座谈会。从10月31日起,中国文联和作协主席团联合举行了八次扩大会议,对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和批判,并就《文艺报》关于《红楼梦》研究以及编辑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会议中,郭沫若作了题为《三点建议》、周扬作了题为《我们必须战斗》的发言,批判了胡适派“新红学家”的观点和方法,都强调指出对资产阶级唯心论展开斗争的重要性,号召文艺界积极投入战斗,于是这场批判运动由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转向对胡适文学观的批判,并扩展到整个文化学术领域,在全国迅速铺展开来,全国各地报刊纷纷发表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归纳起来看,这些文章认为俞平伯的错误观点主要在于:他把《红楼梦》看成是作者的“自叙传”,是作者“感叹自己身世”,为“情场忏悔而作”,“是为十二钗作本传”,他认为《红楼梦》的主要观念是“色”、“空”,主要风格是“怨而不怒”,这就否认了《红楼梦》的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意义。批判者认为俞平伯的观点违反了现实主义原则,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观点。这场批判带有一定的学术性质,由批判导入对于《红楼梦》本身的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红学”的发展。但这场批判混淆了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界限,把《红楼梦》研究中的不同观点当作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思想斗争来处理,这种利用思想学术问题来发动一场政治运动的做法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
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为您推荐

《高尔基研究》

《高尔基研究》:王远泽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7月版。30万字。包括绪论、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论述高尔基早期创作的阶级实质、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明确指出高尔基的早期创作属于无产阶级思想范畴,是新兴的无产阶级..

《托尔斯泰作品研究》

《托尔斯泰作品研究》:雷成德等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36万字。收入11篇论文。通过托尔斯泰的《幼年、少年、青年》、《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教育的果实》、《黑暗的势力》、《..

《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

《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倪蕊琴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版。28万字。分5个部分:托尔斯泰与俄国同时代作家的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与中国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与欧美文学之关系的比较研究,托尔斯泰与苏联..

《俄国文学研究》

《抗倭演义(壬辰录)及其研究》

《抗倭演义(壬辰录)及其研究》:〔朝鲜〕南永鲁着。韦旭升译着。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0月版。37.8万字。记述16世纪末日本大举入侵朝鲜,朝鲜兵败、请求中国明朝出兵共同抗倭终获胜利的历史事件。描绘倭寇施暴行、海上大..

《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

《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李国栋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16万字。共4章。前3章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对夏目漱石的作品进行内发式的研究,从中晚期作品中找出大量作为核心概念使用的“头脑”和“心灵”,与早期作品..

《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

《朝鲜中世纪北学派文学研究》:副名:兼论与清代文学之关联。金柄珉着。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21.3万字。共6章。从以“白塔”同人为中心的北学派的思想倾向、文学活动、文学观念、创作价值及其与经学派等其他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