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 : 这是马克思在其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文学的社会本质属性做出的规定性说明。文学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门,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作为前者,它具有上层建筑的基本特性,即它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其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后者,它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性,即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为一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所谓社会意识,就是社会的精神生活,即社会的思想生活。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不是凭空产生的,诚如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文学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社会生活是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的唯一源泉。文学是通过作家头脑对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结果。所谓能动的反映,即不是照相式的反映,而是对社会生活的分析、选择、加工和改造,其中融合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体验和理解。作家作为反映或创作主体,由于其各自的主观条件不尽相同,因此而反映社会生活时,其作品就会存在倾向性正确与否的差异,存在着真实性高与低以及真实与否的差异,但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作家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在阶级社会中,作家不可能超然于阶级之外,因而作家总是要按照一定阶级的世界观、审美趣味进行创作,所以,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在阶级社会中,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为您推荐

文学代码

文学代码 : 又称“文学信码”,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概念。罗朗·巴尔特认为文学主要有五种代码:释义代码,通过这种代码,文本中产生一个谜,而最终谜又解开;寓意代码,这种代码决定文本的各种主题;..

文学四层次

文学四层次 : 现象学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英伽登在《文学艺术作品》(1965)这部著作中,将文学作品分成四个基本层次:语词的声音、由词语组合而成的句子的意义、被表现客体的构思方向,以及被表现..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 :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随着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发展而在文艺上形成的某种思想倾向和潮流。在阶级社会里,文学思潮往往是阶级斗争在文学上的表现形式,是政治斗争在文学思想领域的表现。在历..

文学批评

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 : 在一定历史时期,文学见解和风格近似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流派有以题材分的,有以风格分的,有以创作主张分的,有以创作方法分的,还有以地名分的。有的是当时自觉提出来的,有的则是..

文学欣赏的创造性

文学欣赏的创造性 : 文学欣赏的特点之一。指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对作品所提供的欣赏内容进行扩充,再创造,从而获得更大的审美享受。..

文学欣赏的共同性

文学欣赏的共同性 : 文学欣赏的特点之一。指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同一欣赏对象能够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得出相同或相近的审美评价。产生文学欣赏共同性的原因主要在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