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 中国诗画情景交融的重要特点。语出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即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工诗善画,常以画入诗或以诗入画,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苏轼有此评语。中国诗歌大部分为抒情诗,传统诗论讲的是感物言志,触物起兴,借景抒情,因此景物的刻画描摹在诗歌创作中有重要的地位。而描述景物的形貌,本是绘画所长,所以道是“诗中有画”。当然,诗中之画毕竟是以抒情为目的的,而以情景交融、意与境浑为极品。中国绘画则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画家笔下的山川风云、花鸟虫鱼,大多不是为描绘对象而描绘,而是画家人格个性的表现,主观情思的寄托。所以道是“画中有诗”。中国画不少以写前人诗意为题,或画幅上有题画诗,都是“画中有诗”这一特点的表现。只是在诸如王维这样一身而兼诗人画家二任的艺术家手下,“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为您推荐

韵外之致

韵外之致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通过作品的文字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深层意蕴。语出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韵外之致”在这里和“味外之旨”、“象外..

滋味说

滋味说 : 南朝梁诗论家钟嵘关于五言诗审美特征的认识。语出《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钟嵘以味喻诗,主张好诗应耐人寻味,而在各种诗体中,五言诗最为有味。晋代玄言诗盛行..

味外说

味外说 : 唐代司空图对诗歌审美特质的认识。语出《与李生论诗书》。司空图以味喻诗,认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把诗味看作诗歌最根本的审美特征。他举例说:“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

美刺

感物说

感物说 : 中国古代文论对于作家情感或文思来源的一种解释。“感物说”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记》“感物说”的“物”,..

赋、比、兴

赋、比、兴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一般理解为诗歌的表现方法。最初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今人普遍认为“风、雅、颂”是关于《诗经》内容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方法..

离形得似

离形得似 : 唐代司空图提出的诗歌创作与欣赏的美学原则。语出《二十四诗品·形容》:“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意谓以形求神,重点表现传达出描写对象内在的神韵,而不必拘泥于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