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自由问题的论争

    文艺自由问题的论争 :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场文学论争。1931年底,《文化评论》创刊号发表社评《真理之檄》和胡秋原的《阿狗文艺论》,以“自由的知识分子”的姿态,在批判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学”的同时,也批评了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这些文章受到批驳后,胡秋原又于1932年4、5月先后发表《勿侵略文艺》、《钱杏邨理论之清算与民族文学理论之批评》等文。他反复宣传文艺“至死也是自由的”,“艺术不是宣传”,反对“政见与文艺结婚”,宣传资产阶级文艺自由论。从这年1月起,瞿秋白、冯雪峰等在《文艺新闻》上发表《“自由人”的文化运动》、《致<文艺新闻>的一封信》等文。指出他们企图以“自由的智识阶级”的名义,同无产阶级争夺文化的领导权;文艺自由论的实质,是反对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冯雪峰指出胡秋原是“公开地向普洛文学运动进攻。”7月,自称“第三种人”的苏汶(杜衡)在《现代》杂志上发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一文,支持胡秋原的观点。他认为左翼文坛的那些马克思主义者“只看目前的需要”,“不会再要真理,再要文艺了”,“终于,文学不再是文学了,变为连环图画之类;而作者也不再是作者了,变为煽动家之类。”针对这些言论,瞿秋白发表《文学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周扬发表《到底是谁不要真理,不要文艺?》,加以驳斥。苏汶又发表《“第三种人”的出路》、《论文学上的干涉主义》等文,继续申述自己的观点,并把革命的政治和艺术的真实对立起来。接着鲁迅发表《论“第三种人”》等文,周扬、冯雪峰等也相继撰文,把论争引向深入。论争自1931年底开始,主要发生在1932年,延续到1933年,主要集中在作家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无产阶级作家与小资产阶级作家的关系、文艺的大众化等问题上。论争的焦点是:作家可能不可能脱离阶级?文艺可能不可能离开政治而自由?瞿秋白认为,在阶级社会里,文艺做“政治的‘留声机’”是不可能避免的,“问题是在于做哪一个阶级的‘留声机’,并且做得巧妙不巧妙。”周扬则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党派性与客观真理是一致的。鲁迅指出作家不自由的真正原因,是当时许多作家到处受着反动派的迫害,许多刊物受着摧残。论争进入高潮时,中共中央机关报《斗争》发表了歌特(张闻天)的《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着重批评了关门主义倾向,提出正确对待“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文学家”,以“实现广泛的革命的统一战线。”接着冯雪峰发表了《并非浪费的论争》和《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态度有些变化。前者针对胡秋原,后者针对苏汶,着重批判了他们的理论,指出它“含着很大的反无产阶级的、反革命的性质”,并给他们指明了出路,期待他们改变“对于政治的现在的那种态度,抛弃鄙弃群众的观念,改正对于文艺理论的一些错误的理解。”同时承认左翼文坛“首先就得克服自己的宗派性。”这反映出左翼文艺界团结小资产阶级作家的愿望和要求。

为您推荐

《湖南新时期10年优秀文艺作品选·儿童文学卷》

《湖南新时期10年优秀文艺作品选·儿童文学卷》:邬朝祝等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版。60万字。选收湖南儿童文学作家1979年至1988年间的优秀作品。上卷收小说和低幼故事;下卷收童话、寓言、诗歌、散文。选入的..

《自由人》

《自由人》:[苏]革拉特珂夫着。叶冬心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7月版。51万字。作者自传性三部曲的第二部。写10岁的孩子费佳跟随母亲离开了地主富农统治的封建落后的农村,来到里海岸边的渔场,加入那里的渔业工人行列的..

《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

《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俄]涅克拉索夫着。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6月版。31万字。长篇叙事诗。写7个农民在路上相遇,就“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的问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后决定靠“神奇的桌布”的帮助去..

《文艺对话集》

《一个寻找自由的回忆》

《一个寻找自由的回忆》:[德]弗·迈尔着。陈训明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版。8.8万字。作者是联邦德国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二次大战中移居美国,在美国居住30余年,与百万富翁、电影明星、政治家、学者等各界人士广泛..

《还我自由》

《还我自由》:[捷]A.伊拉塞克着。张家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0月版。20万字。捷克舒马卫边区一向由当地农民荷特人警卫,以防止德国人入侵。农民们在执行警戒任务时打着有狗头徽号的旗帜、故名“狗头军”。17世纪初,..

中国文艺辞典

中国文艺辞典 : 又名《文艺辞典续编》。中国文艺专科词典。孙俍工编。上海民智书局1931年初版,上海书店1985年1月据初版本影印出版。孙俍工(1894—1962),原名光策,湖南隆回县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早年就读于北京..